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金融科技创新专栏 | 卫星遥感应用系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5-31 12: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能力一直是兴业银行的重要课题。2021年中央1号文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2022年人行也提到了要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动态跟踪农作物、水产、林木等的生长情况,推动金融资金更加精准地滴灌至农业生产领域。

卫星遥感影像具有广覆盖、弱接触等诸多优势,在贷款全流程管理中具有极强的潜在应用前景。尤其是乡村振兴(涉农信贷)和绿色双碳(绿色信贷)相关的业务领域,由于项目面积大,人员专业能力要求高,客户资产评估和监测难度大。兴业银行积极探索,于2022年11月上线“卫星遥感应用系统”。

系统架构可以概述为“一底层”+“二入口”+“多应用”。1)一底层:通用底层组件,负责影像切片分发、数据接入、分析、展示等;2)二入口:开放银行端和客户端两个入口,支持银行工作人员和贷款客户在手机和PC端进行地块勾画、遥感数据查看等操作;3)多应用:多个差异化业务场景的应用,包括多种主粮作物、经济作物、林业碳汇、新能源项目等场景。

在乡村振兴方面,本系统针对多种主粮及经济作物品种的识别、面积测算、生长趋势分析、病虫害识别、产量估算等需求,可运用“卫星遥感应用系统”进行卫星影像展示和分析,在已有的税务、征信、结算等数据基础上丰富数据维度,构成三农客户风控模型,将风控模型生产的指标供信贷类系统调用,支撑乡村特色场景纯线上融资。2022年12月,本系统在铁观音的主产区泉州市安溪县落地了茶叶监测,另有多种主粮和经济作物正在进行验证和上线排期,包括郑州的小麦、玉米、水稻,新疆的棉花等。

在绿色双碳领域,本系统重点赋能新能源开发和生态碳汇开发,助力全社会低碳转型。1)林业碳汇:因森林资源分布广,地势险峻,林业碳汇核算难度大。兴业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赤道银行,率先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碳汇估算,2023年1月在福州落地,是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生动实践。2)新能源项目:项目所在地地广人稀,交通极不便利,每个项目实地贷后需至少2-3天时间,且由于面积过大以及地形存在起伏,实地贷后也无法直观的统计光伏板和风机数量,监测难度极大。本系统可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分析监测项目建设进度,包括风机、面板数量的统计,大大增加准确性,且付出的时间、金钱成本远低于员工实地贷后,即将在呼和浩特落地应用。(图片由兴业数金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