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30日电(记者 赵磊)今天上午,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约6.5小时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与翘盼已久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
本次任务中,中国电科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打造致密安全的测控通信网,电力满满的能源矩阵,精准牵引的激光雷达等关键设备,全程保障任务圆满成功。
测控系统迭代升级,智力更高性能更强
“光学跟踪正常”“US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几十秒后,指挥大厅内各项“正常”口令接力回荡。
听到令人安心的“正常”,USB测控网(统一S波段测控网)功不可没。这张致密的测控通信网,由中国电科从地面测控站、海上测量船及中继卫星系统等维度精心编织,通过遥测、外测、安控等精准控制,为安全发射、飞行入轨、交会对接全程护航。
针对此次任务的新情况新特点,中国电科自主研发了新一代地面测控系统,并成功应用该系统对东风测控站USB测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往的测控系统,要先对天线采集的信号进行‘翻译’处理,才能读取可用信息。新一代地面测控系统能直接跳过‘翻译’环节,实现‘即采即用’,使信号收发效率数倍提升。”技术专家表示,新系统技术领先,采用射频直接采样技术、全光纤互连数字化系统架构,大幅增强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
性能更强、也更聪明,新系统的软件硬件均实现国产化,还针对整个发射任务场景进行自动化运行设计,具备完备“无人值守”能力,即使工作人员不进行操作,测控系统也能通过“思考”和“判断”,精确接收航天器发回地球的运行状态、实时信息、科研资料,有力保障航天员与地面指挥中心双向沟通、图像传输、测量控制、安全控制等重大任务。
每次“神舟”系列飞船载人任务中,都要用到中国电科研发的安控系统以及系列定向仪产品。安控系统主要对火箭发射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动态监控,实时分析判断火箭状态,一旦飞行出现异常,帮助航天员安全逃逸。自主研制的机载、车载、船载定向仪,在着陆场及陆上着陆、海上多个应急溅落区,构建起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救引导网络,犹如一双双“慧眼”,全方位零死角紧盯飞船状态。此外,承研的T0控制台精准提供火箭发射的倒计时、反馈运载火箭的点火和起飞时刻,时统设备为分散各地的设备进行“精准同步”,提供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
“双翼”电力满满,“脉搏”稳健跳跃
为让航天员按时抵达“太空之家”,中国电科以性能优异刚性太阳电池阵“翅膀”、稳定可靠的二次供电“脉搏”,为航天器注入源源能量。
“通过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电池阵可为航天器各分系统和有效载荷提供电能,并向蓄电池组提供充电服务。”技术专家表示,中国电科为神舟十六号配备刚性太阳电池阵,采用转换效率高、抗辐照性能好的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该产品结构稳定、可靠性高,即使面对超低轨复杂的供电环境也能“稳如泰山”,让“太空之旅”电力满满。
“脉搏”稳健跳跃,中国电科自主研发多款DC/DC变换器和EMI电源滤波器,为火箭飞控系统和飞船光学跟踪系统提供小型化高可靠的二次供电方案。其中,箭载系列产品能在火箭发射强冲击、高震动情况下可靠供电。船载系列产品能在空间辐射、低气压、冷热剧烈交替等环境下,确保飞船在轨运行二次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精准牵引“太空一吻”,致密“神经”贴心守护
200米,100米,10米……神舟十六号神舟十六号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精准牵引“太空一吻”,中国电科研制的激光雷达可从多方位、大范围接收光信号,实时提供飞船与空间站的相对位置信息。矢志创新练就精准“慧眼”,中国电科突破大动态、高精度、多参数实时测量等难题,实现新扫描体制、多目标切换和多目标识别等功能,确保精准完成交会对接。
“整个过程被实时投放到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厅主屏上。”为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交会对接以及出舱作业等过程的地面实时控制及综合展示,中国电科研发三维综合立体显示系统。系统能够接收实时数据驱动,对作业过程进行预示模拟,具备空间站部件级实体的精细作业仿真能力,可实现空间站任务真实运行场景与数字平台同步的数字孪生效果,并提升地面控制端对空间站在轨运行状态的整体感知能力。
“太空环境恶劣,‘温控’至关重要。”技术专家表示,中国电科研制的混合式步进电机,应用于飞船生命保障分系统,通过电机驱动温控阀,调节气体流量,有效降低温升,为科学实验开展和航天员提供“舒适”环境。在航天员系统中,配备20余种数百只传感器,精准测量各系统内的压力、温度、湿度、气体、生理等信号,时刻监护航天员身体状况。此外,研制的收发组件、功放组件、微波模块、放大器、环行器、隔离器等产品,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是确保信号发射和接收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