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项目获多方支持,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活动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5-26 09:29
2023-05-26 09: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更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980种和8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有455种和40类,但是发现身边的不少人对名录里的大部分物种却很陌生”,CM公益传播的一位项目人员表示,“谈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时,我们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这一概念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物种,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增强关注与保护意识和行动”。“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项目在这样一个初心下生长出来。

该项目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从3月份启动的诗歌征稿活动,面向全国的诗人、诗歌爱好者和公众征集诗歌,以珍稀物种名称为诗歌名进行诗歌创作。诗歌征稿达到一定数量后,便进入第二阶段: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传播推广诗歌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项目组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所举办的系列活动就属于第二阶段的工作之一。

“这个项目的诞生和推进,我们挺感恩的,这个项目是在多方的助力下生长起来的”,项目工作人员认为,“从萌发开展这个项目的想法开始就得到了很多个人与组织的认可与支持,很高兴有那么多人在关注和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项目由CM公益传播携手《诗刊》社联合发起,有我国诗歌界的顶级刊物一同发起,更有效地触达并影响更多诗歌相关人员的关注和参与。“本项目有两个主要互动群体,首先是希望更多文学界人士思考文学创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的关系,在往后的创作生涯中,让这个议题进入其创作视野;其次是以诗歌的形式影响更多喜欢诗歌的人们,让他们通过诗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

项目的发展预期确如发起方所想,面向全国的征稿启示发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众多投稿纷至沓来,也涌现出诸多佳作。在项目组看来,诗歌创作不是唯一目的,能将这些诗歌推广并应用到更多场景,让更多人读到并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才能发挥项目的真正意义。

正值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项目组携手多方参与共创,让部分投稿作品得以走到更多人的视野。

持续的诗歌推广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自4月19日在网络平台发布舒婷、余秀华、王计兵、陈年喜四位特邀诗人的作品起,陆续在《社刊》社、中国诗歌网、CM公益传播的自媒体平台传播其他特邀诗人的作品,后续还将持续从众多投稿中择优发布推广。项目工作人员认为,持续的诗歌推广不仅是对创作者的感谢和激励,也是持续影响文学界,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过程。

多方共创呈现多样诗歌展

项目的发起方之一“CM公益传播”一贯主张以“跨界联动,多方共创”的理念操盘社会倡导项目。本次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诗歌展也不例外。天虹和黑龙江省的万达广场分别在各自多家购物中心或商场落地诗歌展,触达各自的客户群。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也是诗歌展的共创方之一,其把动物园变成了诗歌的展示空间,让参观的客群一边看动物,一边邂逅诗意。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天虹与红山动物园还以共创方的身份,面向各自的客群发起了各自专场的诗歌征集活动,激发粉丝参与创作的热情。红山动物园专场还邀请到本次项目的特邀诗人于坚、李元胜、龚学敏以及韩东等人在5月22日莅临红山动物园,现场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诗歌创作相关主题沙龙、诗会,活动还全程直播,与更多网友共享互动。并由沈志军园长带领参观动物园,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多方共创的做法是很有挑战的,需要在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尊重共创方的诉求,也要接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例如共创方的预算、对项目的理解程度、共创方之间的开放和包容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共创的效果和主办方协调沟通各方的压力大小,也会出现不同共创方会做出不一样的线下诗歌展”,项目工作人员认为,在执行过程中虽然有不少困难,但看到各项合作一一落地还是对‘跨界联动,多方共创’这种理念和实践充满了信心,在资金一向不足的公益类项目,这一操作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方向。由此而得出的实战经验或可助益同行的其他主题的公益行动。

多方助力本次活动,后续还有计划

“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由CM公益传播携手《诗刊》社联合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对项目组提出的科普疑问与专业性问题给予了耐心指导和支持,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还邀请了自然影像中国为项目公益提供了很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精美照片用于线上线下的活动推广。作为共创伙伴的中国诗歌网、微公益、微博环保,作为公益伙伴的野生救援WildAid、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无境深蓝、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作为支持媒体的公益时报、界面新闻、凤凰网公益、网易新闻公益频道;作为支持伙伴的文学思明和杨锦斌工作室等合作方都以各自的方式为该项目提供了支持。

据悉,本次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系列活动只是该项目的阶段性行动。后续项目组还将继续联合更多方,陆续开展相关行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