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坛香港研讨会: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将为多边主义和全球化注入勃勃生机

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学院5月5日在香港举办了主题为“战略竞争时代下的多边主义与全球化以及对亚洲的影响”的高级别研讨会暨IFF香港中心成立仪式。

国际金融论坛香港研讨会: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将为多边主义和全球化注入勃勃生机

来源:中国日报 2023-05-07 16: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7日香港电 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学院5月5日在香港举办了主题为“战略竞争时代下的多边主义与全球化以及对亚洲的影响”的高级别研讨会暨IFF香港中心成立仪式。

此次会议的首个讨论环节由IFF 副理事长、国际清算银行(BIS)前亚太区首席代表悉达多·蒂瓦里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IFF联合主席、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国前总理韩升洙,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IFF 理事、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哈罗德·詹姆斯以及IFF 副理事长、南丰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

面对当前碎片化日益加剧的全球经济和中美两大经济体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趋势,与会嘉宾着重分析了当前影响全球经济的各种结构性挑战和核心问题。

与会嘉宾参加IFF香港会议关于"战略竞争时代下的多边主义与全球化以及对亚洲的影响"的讨论。中国日报记者莊振邦 摄

IFF联合主席韩升洙表示,“过去30年来,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5年有望在经济体量上超越美国,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认为,在经济多极化趋势更加深入发展的当下,由于全球化原因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变得更加精细、复杂,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参与度越来越高,新兴经济体间的各种贸易日益频繁和重要。因此各新兴经济体加强以本地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多样性体系,成为越来越强烈的现实需求。高度依赖美元等少数货币进行交易的体系,必然会发生改变。

哈罗德·詹姆斯是资深经济史学者,在他看来目前全球的粮食、能源危机和产业链供应链重组,都在不断加深供应短缺的问题,并且推高了通胀。他指出,任何单一经济体都无法只靠自身力量解决供应短缺的问题,各个经济体都是相互依存的。面对目前存在的逆全球化挑战,他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例,指出只有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才是解决之道。詹姆斯认为,全球化不应该是体制单一化的过程,相反更应该在“一个世界多种制度”的框架下推动多边合作。

梁锦松表示,很多研究报告都明确指出,全球任何一块大陆都无法实现所有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给自足,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就必须通过自由贸易。目前全球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此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经济危机的趋势。梁锦松呼应詹姆斯提到的“一个世界多种制度”的框架,指出香港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能够在中国和全球不同体制的其他经济体间扮演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珍妮·希普利表示,全球大部分人口生活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在过去30年里,中国成为通过推动贸易联系和国际合作,取得经济发展的成功范例。而且不只是中国从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受益,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许多国家抛弃保护主义、积极推动改革,在自由贸易和交流中获益匪浅,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开放的潮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的举措,令很多国家在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中获益。现在很多国家同中美两大经济体都保持了紧密的经济联系。全球经济在过去20年高速发展事实证明,我们必须抛弃保护主义的思想观念,通过践行多边主义来加强合作。

针对多边主义能否与全球两大经济体的战略竞争共存,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能否继续发展,韩升洙指出,像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样的国际组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韩升洙表示,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在全球推动多边主义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

现在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3%,而且其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很多发达国家,这表明这些国家在联合国框架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目前在一些科技领域领先世界,印度是全球人力资源和数码产品行业的重要提供方。不久的将来,南非、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将像中国和印度一样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因此,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多边主义和全球化仍充满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