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淄博烧烤火出圈。不仅在各社交媒体刷屏,更得到央视、人民日报等传统主流媒体传播和评论,被誉为“全国经济局部突围现象级事件”。
一个常住人口470万的三线城市,烧烤与全国其他地方差异不大,从3月份爆火至今方兴未艾,凭的到底是什么?围观旅游经济一骑绝尘的淄博,国内其他城市在眼馋心动手痒的同时,纷纷研究其致胜密码。主流观点将其归功于淄博当地对网络热度的敏锐反应和配套服务的迅速跟进。
文旅产业是典型的引擎经济。数百万量级的游客集中涌入,对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旅游以及市场监管和社会治安等都是一场大考。在研究淄博考卷提炼成功秘诀后,其他城市不甘落后,摩拳擦掌准备打造和承接下一个“天降流量”。流量变留量,网红要长红,离不开配套服务稳固托举,也离不开高铁念好的“三字诀”。
念好“快”诀。据统计,3月份到访淄博的480余万游客里,“90后”和“00后”合计占比达到70%。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是干事创业的主力军,闲暇时间少,“快”是该群体对出行的普遍需求。从省会济南到淄博,高铁动车单程约1小时,每逢周末还加开“烧烤专列”。以济南为圆心,高铁3小时旅程为半径,向北可抵北京、秦皇岛,向南可达苏州、南京、合肥,向东连接威海、青岛、烟台,向西挽住安阳、商丘。因此,不仅山东本省人民可以打“动的”往返淄博,京津冀、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市的游客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打卡“烧烤之都”。
念好“舒”字诀。4月28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在社交媒体上嗮出其“进淄赶烤”的组图,其中有其与“和谐号”动车组的合影,并写道“在中国乘坐高铁旅行太美妙啦!快速又舒适。”他在采访中称赞“中国高铁是全球最舒适的高铁系统”。诚然,只有在车程中休息好了,下车时方可体能精力满格,直奔景点和美食。
念好“便”字诀。如同淄博烧烤最先是由山东大学学生“种草”一样,4月下旬,一名广西大学生“特种兵”式周末游行程也掀起一波网络热度。林同学2天内打卡广西8城9站20多个景点。支撑如此旅游节奏的,是广西1892公里的高铁网络和区内前三大城市之间间隔10分钟一趟的高铁“公交”等硬件基础设施,还有日臻完备的12306铁路客票系统和覆盖全国所有高铁站的电子客票系统。出行从旅客变食客,只需事先规划好行程,“便”可实现一次进站刷身份证上车,节省大量时间。
淄博成为燃点,背后是3年磨一剑的厚积薄发。火车这一传统交通工具能历久弥新,靠的是勇毅自我革命和坚守为民初心。期待参考标杆答卷后的文旅行业,更加紧密融合,把行业蛋糕做大做优,助力百姓乐享高品质生活。(韦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