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京举办推介活动,京穗联动畅谈南沙高质量发展

2023-04-28 11: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携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在京举行了“筑梦南沙 共赴星辰大海——高质量发展之我见”南沙推介活动。活动邀请了40多名重点央国企、外资机构及企业、高科技企业、科研单位、投资机构负责人参加。广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刘勇向企业家发出邀约:不畏山海,共赴羊城,筑梦南沙。

刘勇在开场的主题发言中分享了对《南沙方案》落地后对南沙发展的一些感受,从筑梦、发展、共赴三个维度介绍了南沙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发展目标。他表示,南沙新兴产业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2022年达到2200亿元,自2014年突破1000亿元,只用了7年时间。过去10余年,南沙的主要经济指标常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230余个,累计设立企业达超26万家。现在的南沙,到处都演绎着梦想的蝶变,孕育着时代的商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形成了一种裂变式发展的态势。

《南沙方案》落地以来,资源、区位、环境、政策等优势进一步凸显,南沙正在成为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投资洼地,蕴含着无穷活力与潜力。南沙发布了国家新区首个“四链”融合政策体系,提出30条共性核心政策,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发展,同时在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独角兽、港澳青创等领域精准推出10项特色专项政策,今后五年将投入超200亿元支持企业和人才发展,南沙是大湾区政策最优、力度最大的区域。作为国际化人才特区,南沙区实施国际化高端人才奖励政策,骨干人才按照其上年度个人经济贡献40%比例给予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累计奖励总额最高为其个人经济贡献的100%。

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驻北京商务联络办事处负责人张别佳介绍,如今,南沙正从多个方面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生态,发力湾区之“芯”。南沙加快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研发制造,高标准建设约2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引进培育了芯粤能、芯聚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国内率先实现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二是创新发展,凝聚“晨”光力量。南沙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前已集聚近1000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业。三是提质增效,夯实“大”智造。南沙强化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汽车等“大”制造,汽车制造业产值超1500亿元,形成以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新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四是勇立潮头,向“海”图强。南沙港区已建成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全国最大内贸港,与港澳共同构建大湾区一流港口群,高标准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咨资本、日中经济协会等进行主题发言,并围绕“在南沙投资正当其时”进行讨论,为促进南沙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各抒己见。央企代表中咨资本有限公司区域经济事业部负责人邹孟良表示,南沙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高度聚集的资源要素、丰富的人才资源、优越的营商环境,在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定能够走在前列,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希望中咨资本能够发挥自身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型央企投行”业务优势深度参与南沙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推动南沙围绕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集群、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中国农业银行南沙分行国际金融部高级客户经理丁倩文分享了南沙金融政策,除了加快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总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将创新跨境股权投资,支持粤港澳机构在南沙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等,她表示将充分发挥金融促进实体经济的助燃剂作用,助力南沙企业高质量发展。外国商协会代表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副所长伊藤季代子看好南沙的发展,希望能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日资企业到南沙合作发展。作为高科技企业代表,晞德求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易贝介绍了如何把数学算法应用到智能制造,解决生产效率的实际问题,强大的高技术人才团队将帮助企业在应用领域获得更智能更高效的方案。

去年6月,国家高规格出台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了南沙新的定位目标和重大使命,给广州、南沙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本次活动将在京企业自身优势与南沙高质量发展需求对接起来,搭建各方互利合作、实现自身更大发展的沟通平台,展现了南沙以“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的精气神和鲜明的产业导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