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首届“龙凤杯”中国金箔创意设计大赛在南京启动

2023-04-23 11: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激扬时代创新力 激活非遗生命力

从数字藏品到非遗文创艺术品,越来越多有情怀的人,包括年轻学子,正在成为非遗产品融入当代生活的主力军。如何让非遗产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如何才能激发更多专家、学者包括年轻学子的创新才智,促进非遗技艺的保护和非遗文化的传承?

4月21日,由中国文促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主办,南京传媒学院、无锡太湖学院承办的2023首届“龙凤杯”中国金箔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暨第二届中国 南京金箔非遗传承与数字化科创战略论坛发布会在南京召开。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创新非遗传承保护新途径,通过非遗技艺保护单位与高校的“校企合作”,汇集全国范围年轻设计师们的创意才智,为“金线金箔锻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与会嘉宾启动首届“龙凤杯”中国金箔创意设计大赛

非遗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当前,非遗创新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工业化之前人民生活方式的非遗项目如何融入当代生活,并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发展,面临同样的问题。

“要让金箔融入现代生活,首先要让现代生活的主体,也就是年轻人接受它。而让年轻人接受的最佳方式,就是由他们来创造。”为此,作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唯一项目管理单位,南京金线金箔总厂联合南京传媒学院联合发起本届金箔创意设计大赛。

▲南京传媒学院与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校企合作

在创意与审美方面,大赛被赋予极大的开放性,为参赛者提供开阔的创新空间,以求充分激发年轻群体创造力,以年轻视角展现传统金箔魅力。而在创意方向上,大赛注重市场导向,鼓励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的设计思路,使得传统金箔技艺与年轻态设计创意伴生落地,融入大众生活,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年轻人是未来非遗传承的主要力量。”参与启动仪式的专家表示,通过参与大赛,年轻的设计者们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得越来越多,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由此更能深入体会非遗文化的精髓,“感受工匠精神之必要,将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厚植于心田。”

▲江苏省文旅厅科技教育处处长 李明珍

借助年轻群体创造力,推动非遗传承破局翻转,激活非遗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相关领导、专家认为,通过校企联手,隆重推出的首届“龙凤杯”中国金箔创意设计大赛,是对非遗传承核心命题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对非遗保护的创新性尝试。

本次大赛鼓励参赛者使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非遗产品的创意呈现。大赛结果将于今年十二月中下旬第二届中国·南京金箔非遗传承与数字化科创战略论坛发布会期间揭晓。

▲中国文促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委会主任 朱小健

“随着数字化技术广泛渗透到当前社会各个领域,非遗文化要实现创新发展,就要紧跟当前数字信息化浪潮,创造性转化文化表现形式,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运用数字技术实现非遗文化创新转化,进而更好地实现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委会朱小健说,去年首届中国·南京金箔非遗传承与数字化科创战略论坛的召开,汇集了全国专家的真知灼见,给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者提供了新经验,拓宽了新思路,今年第二届中国·南京金箔非遗继承与数字化科创论坛,力求进一步激发中国传统文化新活力,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美好生活,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鲜明特色。

(朱雨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