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半马营销方法论:新玩家带来新思路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4-19 16:58
2023-04-19 16: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不完全统计,上周末即4月15至16日,两天内共有36场以上的马拉松与半程马拉松赛事开跑,随着生活渐渐回到正轨,全民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马拉松赛事也在这个春天强势复苏。

图片来源:赛事组委会

城市马拉松地域性永远是其最根本的特色与区隔,而作为“国马系列赛”的北京半程马拉松,因其在春季从北京天安门起跑而独树一帜,特别是2022年赛事中断,使今年的北半马重新复赛愈发受到关注,获得多方媒体点赞报道。

图片来源:赛事组委会

经过数年积累,长期投入马拉松营销的品牌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玩法,新入场的玩家如何能实现营销突围?一直积极倡导“全民健康”、致力于打造“安全更健康”肉品的家佳康,在2023北京半程马拉松的营销战场上或许能给出些启示。

守护安全健康:赛事形象与品牌主张的高度契合

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在体育圈颇有口碑的家佳康,作为中粮集团旗下实力雄厚的全产业链肉类企业,长期致力于打造安全更健康的高品质冷鲜猪肉,“一口就爱上”的传播口号因其多年来“安全更健康”的品牌形象,深受体育界和消费者欢迎。

如何摆脱单纯的品牌logo呈现,更多从消费者角度讲好品牌故事。特别是对于马拉松营销新玩家而言,且产品非水、汽车、保险等赛事必备品,找准自己在赛事中角色定位,成为营销激活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对于大众跑者而言,从训练、饮食、比赛、装备方方面面,安全和健康即是标准也是目的。

因此,家佳康将自己的品牌主张与赛事角色进行巧妙关联,确立“安全健康守护者”的角色,以马拉松倡导的“全民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作为链接,把营销着力点从“安全健康肉品”,延伸至马拉松赛道乃至“消费者生活”这一更广域的概念下。令消费者深刻感受到,家佳康为跑者着想的真情实意,和马拉松赛事的“健康”强关联,从而为消费者成为品牌口碑“自来水”打下了基础。

跑者至上:用服务建立信任,令消费者沉浸式感受品牌

在消费者成为生活者、人人都是创造者的今天,消费者在和品牌沟通的过程中不仅仅在消费,而是由此表达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彰显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站在跑者的立场上,对于赛事赞助商最直接的诉求,便是提供惠及跑者的福利与服务,包括需要抽签的参赛名额、对“衣食住行游购娱”等直接需求的满足,以及填补组委会服务力度的空白等。

赛前健康营养训练营,奥运竞走冠军王丽萍讲解跑步技巧

在报名抽签结果公布后,及时为跑者奉上家佳康跑团参赛名额。在备战冲刺时,联袂奥运竞走冠军王丽萍和北京医师跑团,举办健康营养训练营,推出“大师课”。在比赛沿途,组建家佳康拉拉队,和憨态可掬的品牌IP“猪小康”一起,当跑者面临瓶颈期给予最热情的加油打气;与北京医师跑团携手护跑,守护跑者健康顺利完赛。在赛后终点“跑者之家”,满足跑者赛后拉伸按摩、互动抽奖、号码牌塑封、完赛打卡分享等迫切需求。

图片来源:赛事组委会

在2023北京半马传播周期中,家佳康没有立刻向消费者输出品牌价值与产品卖点,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思跑者之所需,在他们最需要帮助与服务时及时出现,给予家人般的呵护与尊重,夯实“安全健康守护者”的角色,并让信任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方才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家佳康,吃到家佳康,更“一口就爱上”,成功撬动品、效、销的马拉松营销爆款。

聚集资源:主攻私域流量与权威媒体

对于跑者而言,依托于社交媒体私域传播的影响力不亚于传统大众媒体。

在锚定的赛事营销节点上,家佳康十分注重借势参与到家佳康跑团中的每一位跑友,他们即是马拉松爱好者,也是家佳康品牌消费者。除上文提到的北京医师跑团外,家佳康还与中科院跑马团等知名跑团展开合作。

上述跑团不仅是家佳康的直接消费群体,还能从专业角度为“安全、健康”等品牌主张进行背书。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家佳康将形象展示、产品体验、跑者互动与私域裂变结合,令传播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形成了极好的口碑营销。

同时,马拉松大型赛事因其对城市资源的大规模调动,定会吸引全城目光,借助权威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是拓展传播广度的优质选择之一。

  图片来源:央视影音

家佳康通过央视CCTV-2、CCTV-5、CCTV-13和北京卫视,在赛事当天和次日获得多条新闻报道,第一时间将“安全健康守护者”的品牌形象、“安全更健康”产品特征,以及品牌与跑者的多维互动,向全北京乃至全国观众进行展示。

马拉松赛事的热络回归,也令马拉松营销再度迎来新机会,新玩家带来新思考,但从家佳康的营销方法论中不难看出:尊重马拉松的赛事规律、从体育内容深挖营销契合点、以消费者思维作为策略导向,是品牌与赛事良性共振的基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