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挂新巢

一年一次挂新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4-14 16: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华秋沙鸭 (来源:何嘉乐)

“巢于树,栖于水,秋南迁,春北归。”

打一种鸟类

答案可能有许多种鸟类,

其中一种是黑龙江流域的濒危候鸟——中华秋沙鸭。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华秋沙鸭吧!

“中华秋沙鸭是什么鸭?”

你可能喜欢大长腿大长脖子的鹤类、鹳类,如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或者脑袋浑圆无敌可爱的鸮类,如雪鸮、乌林鸮、纵纹腹小鸮;或者眼神犀利力量感十足的猛禽,如金雕、苍鹰、猎隼; 或者天才歌手鸣禽,如:蒙古百灵、黑枕黄鹂、红喉歌鸲。中华秋沙鸭是最具特点的鸭,你一定会喜爱它们。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 squamatus),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鸟类。与其他鸭类不同,它们的喙不是扁平宽的,而是细长而尖,前端还带钩,通常红色。另外一个不同是中华秋沙鸭拥有极其炫酷的发型,特别是雄鸟,黑色的头后部羽冠发量惊人,还一撮撮的支棱起来,像是Tony老师精心打理过的发型。中华秋沙鸭的显著特点是,它们的胁部拥有鱼鳞样的纹理(也被人戏称为搓衣板纹),两胁羽毛白色而羽缘和羽轴黑色,形成如此好看的鱼鳞纹,所以“歪果仁”称它们为“鳞胁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由雌性负责育雏,通常一窝约10只左右。在野外我们会观察到一只雌鸭身后跟着二十几只幼鸟,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中华秋沙鸭具有“窝雏合并行为”,即亲鸟将不相关的其他雏鸟并入自己的窝雏之中进行混群抚育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个中华秋沙鸭的英雄母亲除了自己的宝宝们,还收留了另一个繁殖家庭的鸭宝宝们。科研人员发现,大部分窝雏合并发生在雏鸭30日龄以前,发生的地点多数在觅食场所或休息场所(如河流两岸,或小河的礁石上)。

为什么会发生“窝雏合并”的现象呢?其原因可能是亲鸟之间的争斗抢占食物丰富的地盘,亲鸟被另一亲鸟驱赶,或雏鸭的意外走失,或亲鸟的伤亡等。保护者们还发现,中华秋沙鸭窝雏合并现象的发生,可能与在某片栖息地的营巢密度较高有关,也有可能与雌鸟缺乏带幼鸟的经验,缺少对窝雏的有效保护有关。我们看到的这群幼鸟幸运的加入了新的家庭直至长大。

中华秋沙鸭的繁殖地主要分布于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山区,在适宜条件的河流两岸高大树木上的天然树洞中营巢。树洞距离地面通常10米有余,雏鸟刚破壳不久,就要跟随母亲从数层楼高的巢跳到地面。“敢不敢跳?”不敢跳,就要面临死亡,因为雌鸟是不会飞回巢中喂它的,而是以身作则在河水中央鼓励鸭宝宝们勇敢迈出鸟生的第一步。

搭建巢箱 (来源:一个地球)

一年一次挂新巢

由于中华秋沙鸭需要利用高大树木的天然树洞营巢,然而天然树洞形成通常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在它们的栖息地,符合条件的树木和树洞很少,所以为鸟儿搭建人工巢箱成为了重要的保护方式,通过多年的保护实践,保护者们发现建巢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手段。

在我国,这些年为洞巢鸟类设计的人工巢箱大致可分为原木柱型和木板方型两大类。原木柱型,是将整段树干掏空后上下封口,保留了真实的树干材质、形状,但整体重量极大,安装相对困难,使用寿命相对有限。木板方型是推广数量最多、制作最简单的人工巢箱,可根据鸟类体型和习性设计调整,以木板进行拼接,但因材质影响,整体重量也较大,安装后使用寿命极短。在野外恶劣的条件下,我们发现1-2年巢箱就已经破败不堪,成了“危房”。

基于这两种类型的巢箱实际情况和使用经验,我们重新设计了一款人工巢箱。为了在保证结构强度和前提下尽可能减轻重量,经过多次试验,一个地球与合作伙伴最终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确保只手可提,极大的降低了一线人员上树安装的难度。与传统木板方型巢箱不同,新箱体的设计不但提高了结构强度,还减少了非必要的体积浪费。

截至目前,这款附加了丛林仿生迷彩的新型巢箱已经在黑龙江流域相关地区累计安装150余个,计划明年根据使用情况继续追加150个左右。

人工巢箱的设计理念基于对天然巢的升级模仿,使用原则是弥补天然巢的数量不足,一个地球还根据新款巢箱的特点为保护地提供了升级版搭建巢箱的配套指导手册,强调搭建时尽可能满足(包括且不限于)以下条件:第一,巢箱点选择连续两年以上观察到中华秋沙鸭种群稳定分布的地点;第二,巢位离地高度达到或超过10米;第三,巢树的胸径为50厘米以上;第四,洞口朝向水面且视野开阔无遮挡。在新手册指导下搭建的人工巢箱,有望有效提升巢箱的利用率。

继续为保护鸟儿做点事

地球君将一直关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中秋繁殖种群情况。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山区,地球君正在协助主管部门评估分布区和种群的恢复潜力,帮助保护单位提升保护管理能力。今年,我们还要对已搭建的人工巢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向主管部分第一时间通报巢箱被中华秋沙鸭、鸳鸯、鸮类等野生动物利用的好消息。

待繁殖期结束,我们将针对未被占据和利用的巢箱开展对比分析,帮助保护者们持续改善巢箱,这些没有被看上的“往期新房”将经过适当调整后重新投入使用,希望会得到鸟儿们的青睐。地球君还将支持保护地加强栖息地巡护管理和远程监测等日常行动,减少其他因素对野生动物繁殖种群的影响。

小伙伴们如何参与保护呢?

不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地;

尽量不踩踏林下植被,走正常道路;

不乱丢垃圾,不污染水源;

不打扰、不盗猎、不伤害野生动物;

不使用违法工具、不在禁渔期禁渔区钓鱼捕鱼;

关注和参与保护活动;

还有很多行动,请大伙儿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好消息是,我国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数量已超过220对,初步呈现增长趋势。我们和合作伙伴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针对中华秋沙鸭的保护举措。期待刚刚搭建好的人工巢箱,4月就能有鸟儿入住了,希望它们会喜欢这个新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刘冬平 et al. 2021. 长白山中华秋沙鸭的窝雏合并现象. 生态学杂志

杨志杰 et al. 2003. 中华秋沙鸭的繁殖生态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报

鲁庆斌 et al. 2021. 濒危鸟类中华秋沙鸭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