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数科:数字银行是金融科技的未来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4-07 11:43
2023-04-07 11: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2015年拉开序幕,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家银行先后落地金融科技子公司。近几年,互联网红利的天花板已触手可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科技赋能金融已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无科技不金融”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金融科技下半场,“科技”必将成为重头戏。

进入内地市场的5年间,我来数科母公司持续“科技赋能”发展出不同的商业模式,科技也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在C端品牌“我来数科”持续发力的同时,WeLab瞄准B端市场,推出TO B服务品牌“天冕大数据实验室”,为合作伙伴输出一站式“3+1”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即“智能信贷平台、风控服务平台、获客及营销解决方案+青鸾数据平台”。其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和风险管理系统,每天可处理超过上百亿次的数据访问,支持万亿级数据实时计算,并可在秒级内进行整合分析,从而计算出客户的风险程度。

截至2019年12月,天冕大数据实验室已累计与近1000家企业接触洽谈,签约近300家合作伙伴。

2013年金融科技在全球爆发,科技金融从支付、信贷、保险等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改变银行业。2018年银行觉醒,金融机构顺应变革,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进程。

但金融科技公司不能永远提供单一的金融产品,传统银行也需要摆脱此前技术、人员上的包袱。龙沛智表示,“在金融科技下半场,金融科技公司往右走,传统银行往左走,他们的交集就是数字银行。”

数字银行是金融科技的未来,正在成为金融科技发展历程中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2019年4月,我来数科母公司独资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虚拟银行牌照,成功布局数字银行,从单一的借贷和风控技术延伸到全金融产品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据龙沛智介绍,WeLab 虚拟银行未来将以三个“I”—— 即刻(Instant)、互动(Interactive)、智能(Intelligent)为核心理念,来打破传统银行的思维模式,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贯穿其中。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每天产生的数据逐年增加,2015年每人每天产生数据0.3GB,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GB。同时物联网设备会从2019年的100亿成长到2030年的460亿,5G用户将从现在的500亿增长到2030年的65-70亿。未来产生的数据只会越来越多,但个人对数据缺乏主动权,“收集-储存-审核-交互”的全流程用户并不可知,数据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据悉,研发层面,2014年我来数科母公司投入大数据风控,精进风控模型;2015年我来数科母公司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精细化运营提升服务效率。龙沛智透露,2019年以来我来数科母公司的科技研发重点投入方向将放在隐私计算方面,集中发力攻克数据安全。

今年,我来数科母公司已全面上线高维向量检索——ANN算法,是业内首次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内地TO B服务也将把隐私计算作为重点技术解决方案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输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