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数博会|曹晓兵: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数据要素驱动创新价值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擘画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算启未来,意味着要用算力驱动创新发展,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造新价值和新机遇。

专家@数博会|曹晓兵: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数据要素驱动创新价值

来源: 数据观
2023-04-07 11: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会展业已经连续多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挥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作用”。显然,会展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为促进产业、拓展市场获客渠道,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这充分显示了政府主导型会展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

年初,随着以MWC2023为代表的国际行业盛会圆满谢幕,国内会展业也开始重新忙碌起来,为我国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增长动能。同样作为国家级重要展会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自今年2月“官宣”以来,一直在紧锣密鼓的紧张筹备当中,截至3月28日,已有219位嘉宾确认参会,超过159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确认参展。其中不乏美国苹果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齐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亚太区秘书处秘书长博纳蒂娅·坦德拉德薇等重量级嘉宾,以及中国电子、航天科工、华为、浪潮、蚂蚁集团等企业。一场声势浩的大数据饕餮盛宴正在精彩酝酿。

“我本人及我所在的企业年年参加数博会,无一缺席。”近日,特斯联科技集团副总裁、生态管理中心总经理,绿色智能新经济产业联盟秘书长曹晓兵对数据观说。在曹晓兵看来,像数博会这样的产业会议就像土壤肥沃的行业高地,为企业“生长”带来了勃勃生机。大会为产业发展带来先机、新机的同时,也能够依托产业优势让地方经济持续做强做优做大。

与此同时,“通过参会、参展,海内外的与会者可以亲身感受到最新的数字技术和创新成果,与各界顶尖专家、企业、机构和潜在客户面对面高效交流学习、建立合作、拓展资源、寻求商机。”对曹晓兵而言,数博会是企业逐梦远航的始发港,这些年来,通过参加数博会,他和他所在的企业都收获了不同程度的红利,成长迅速。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擘画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该规划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曹晓兵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部署规划,数字经济当中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深刻且长远的影响。

生产上,数字技术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消耗。产业上,数字化技术可以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和升级,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市场上,数字技术可以拓展实体经济的市场空间和服务范围,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生活上,数字技术发展与工作和生活也息息相关,为我们提供了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如电子支付、即时零售、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智慧图书馆等,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

“当然,数字技术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网络暴力、信息过载等。这些问题需要各个行业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社会监督以及科技伦理等多方面的治理,构建一个安全、开放、包容、合作的数字世界。”曹晓兵补充到。

曹晓兵表示,每一届数博会的年度主题,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当下大数据发展的进程和趋势,从2015年的“‘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安全与发展”到2022年的“抢数字新机·享数字价值”,都是数字经济时代巨变发展的缩影。2023数博会以“数实相融 算启未来”为年主题,围绕一会、一展、一发布、一大赛,以及商贸投资洽谈开展相关活动。“今年的年度主题同样很有意义,因为它反映了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体现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算力与创新发展的紧密关联。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实现数据要素化、流通化、价值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动力,提升算力核心生产力、创新能力、竞争力是数字经济的关键。数实相融,意味着要用数据赋能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效率和质量。算启未来,意味着要用算力驱动创新发展,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造新价值和新机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