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研讨会举行

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研讨会举行

来源:清华大学 2023-04-04 19: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月31日上午,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罗姆楼举行。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副巡视员张东、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总编辑曾庆锴、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作主旨演讲。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刘涛雄主持。

贾鹏致辞

贾鹏表示,党的二十大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战略部署,高校国际传播工作要立足于教育、立足于学生、立足于时代,与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作为国传人才培养的有机链条,进一步做好来华留学工作,引导鼓励留学生讲好与中国邂逅的美丽故事。他希望高校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产出更多原创性的国际传播研究成果,有更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球化表达,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作出贡献。

张东致辞

张东表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必须推进多元传播协同发力,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特色,深度解码全球“Z世代”群体特点、发展趋势,探索构建“Z 世代”叙事体系,优化传播策略和方向,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贡献。

向波涛致辞

向波涛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做好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更为凸显。“Z世代”是社交媒体时代国际舆论格局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作为“Z世代”青年人才的聚集地,高校应当发挥主体作用,支持青年在全球舞台上发出新青年时代之声,传播好新时代中国之声。他表示,高校应发挥“传播育人”作用,培养青年全球胜任力;建好舆论阵地,增强青年全球传播力;积极回应国际关切,提升青年全球塑造力。

曾庆锴作主旨发言

孙明作主旨发言

在主旨演讲环节,曾庆锴结合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的实际工作,建议通过加强战略研究、创新话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等方式打造面向“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的制高点。孙明以相关青年调研为基础,阐释了“Z世代”青年特征,就如何在数字化生态下加强青年国际传播工作提出路径建议。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欢,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小锋,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罗玲,清华大学全球传播办公室主任陈垦在工作交流环节分别介绍了各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工作的创新举措、具体案例和思考展望。

史安斌发布报告

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发布了题为《推动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的增效赋能》的报告。该项研究分析了全球“Z 世代”群体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全球高校KOL社交媒体现状与趋势,提出了“Z 世代”青年社交媒体 KOL 能力塑造指标体系模型,以及针对高校青年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路径建议和针对全球高校 KOL 社交媒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青年圆桌

研讨会特别设有“青年圆桌对话”环节。来自白俄罗斯、印度、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内地的学生和记者分享了参与国际传播实践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了青年在国际传播中的角色,并期待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国际传播事业贡献力量。

20230401-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研讨会举行-XX-与会人员合影.JPG

与会人员合影

如今,“Z世代(1995—2010 年出生)”青年正逐渐成为高校主体,他们是网络空间“原住民”,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及不可忽视的全球影响力。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主办,以“全球传播·青年赋能”为主题,探讨在全球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面向青年开展对外传播工作、发挥Z世代青年在高校国际传播中的新角色、新力量。来自33所高校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国际传播工作相关负责人参会交流。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