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清明绿色祭扫共创文明新风尚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3-04-03 10: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清明将至,各地逐渐迎来祭扫高峰。在人们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的同时,许多地方发出文明祭扫倡议,殡仪机构还提供免费鲜花、环保追思等服务,方便群众绿色扫墓。

清明时节,华夏儿女礼敬先祖、缅怀英烈,体现着敦亲睦族、赓续血脉的深厚人文精神。而祭奠与踏青相融合,也蕴含周而复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之道。

春天,万物更新,吐故纳新。于我们而言,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因子,也当积极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比如,大量焚烧冥钱、香烛乃至“纸豪宅”,不仅使本应清朗肃穆的祭奠变得乌烟瘴气、污染生态,熊熊火焰更有严重火灾隐患。看似排场热闹的陈旧祭扫方式,其实与现代文明风尚格格不入,糟粕陋习理当摒弃。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缅怀祭奠重在于“心”,寄托哀思、继承遗志、表达情愫的方式应与现代精神文明的要求契合,祭扫的形式当与时俱进。比如,为逝者献上一束鲜花表达思念之情、种植一棵绿树寓意新生,都是很好的形式。殡仪机构也在积极提供绿色祭奠服务。比如,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推出“亲情祭祀 水溶祭情”追思活动,伴着悠扬的古琴声,工作人员为逝者敬献花篮、代诵祭文后,将写有祝福语的千纸鹤、纸船缓缓放进小水潭中,用水溶纸折成的纸鹤、纸船遇水慢慢溶解。这样的祭奠不仅具有深厚表意,而且蕴含现代写意,令人回味动容。再加上近年兴起的网络祭扫、时空信箱等等,人们缅怀先人的载体更加丰富,在感谢岁月、珍惜生命、释放情愫中,人们也将获得更强的前行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行动,还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各地有关部门应将清明祭扫与弘扬孝老爱亲、传承良好家风结合起来,在注重移风易俗的同时,树立“行孝要尽早”理念。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是提升公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环节。文明祭奠,绿色扫墓,让清明“清洁明净”,共创安全、简约低碳的祭祀新风尚,必将使社会文明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