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我国最北省份成“候鸟天堂”

来源:新华网
2023-04-02 16: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哈尔滨4月1日电(记者戴锦镕、侯鸣)大雁、野鸭、东方白鹳……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十种鸟类或盘旋于湿地上空,或在水面畅游。近日,中俄界湖兴凯湖进入候鸟迁徙高峰,鸟类日监测量超5万只。

“大雁每年基本都在这个时间飞来,万鸟云集的景象很壮观。”摄影爱好者杨一平说,群鸟飞舞的壮美景观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她每年都和朋友来这里拍摄候鸟。

候鸟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较大的候鸟栖息地、繁殖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驿站。据了解,兴凯湖有鸟类289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5种。

“今年已监测到白尾海雕、东方白鹳、白枕鹤、丹顶鹤等候鸟,目前到达兴凯湖的鸟类有40多种,共计30多万只,比去年同期略高。”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中心主任刘化金说,近年来,保护区开展退耕还湿、湿地修复、禁渔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使兴凯湖的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为候鸟国际迁徙提供了更安全、优良的栖息环境。

候鸟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空飞翔。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今年3月初,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部署2023年度春季候鸟迁徙保护和野生动物安全风险防控有关工作,为黑龙江省春季候鸟迁徙、繁育保驾护航,让我国最北生态大省成为“候鸟天堂”。

  大批候鸟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空飞翔。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宁安市,上万只远道而来的候鸟在此歇脚,然后继续向北迁徙。作为野生候鸟迁徙通道之一,宁安市渤海镇拐湾子村每年春季都会吸引大量候鸟。

据了解,2019年起,宁安市渤海镇多措并举进行湿地恢复,并通过河长制对水域实现有序管理,为北归的候鸟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长途飞行中,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一边飞一边发出“嘎嘎”的叫声。万羽翩翩,展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生态美景。近些年,由于自然环境改善,在宁安停留的候鸟逐渐增多,由最初的几千只到现在的上万只。

“本地人都非常爱护大雁。看护过程中,我和它们也产生了感情。”拐湾子村村民金德胜说,为了保护它们,村民们轮流在江边巡逻,提醒游客不要惊扰大雁,共同守护美丽的“候鸟天堂”。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