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正当季,明前品茶渡农人

2023-03-29 16: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浙江杭州的三月是西湖龙井采摘的时刻,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茶,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也是西湖地域文化的载体。3月13日,西湖龙井茶“龙井43号”品种正式开始采摘。

茶农采茶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身价金贵,一天一个价。目前,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的翁家山村、龙井村等产茶区的茶农们正抢抓时令,争取采下更多“明前茶”。

沈徐荣现金收茶现场

自3月15日,杭州狮峰龙井茶创始人沈徐荣在西湖名胜景区翁家山村首日开放收茶以来,茶农们分批将炒好的干茶一份一份送到收购点。

茶农争抢卖茶

收茶讲究的就是看功、闻功和品功,其中一样稍有欠缺,收购的茶叶品质就会大打折扣。沈徐荣在收茶助手先对干茶分组取样、编号后,按顺序摆放到品鉴台,再由品茶助手分别取样定时冲泡,而后才是沈徐荣正式上场的时刻,只见他手捧样品仔细观察后,再将鼻孔靠近茶叶反复吸气,再转身到每份泡好的品茶杯前开盖细闻,最后用汤匙取茶汤细品,一套流程下来不到10分钟,每份样茶标签上就被标好收购价格。

沈徐荣和助手鉴别干茶

沈徐荣以茶的品鉴成果进行现场定价、现场称重、现金交易,收茶首日就付出了数百万元现金。与之同时,工人们加班加点加工、分装,将今年第一杯西湖龙井送入茶客手中。

沈徐荣收茶现金

翁家山村党总支书记孙斌接受采访时表示,翁家山村世世代代种茶,现在全村茶园面积1040亩,亩产干茶35斤左右。年产干茶36400斤左右,每年除了通过茶农和其它茶企零散销售以外,全村近70%干茶产量都是通过沈徐荣统一销售到全国各地。

那么沈徐荣究竟有什么魅力,他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做到的呢?

事实上,今年62岁的沈徐荣16岁学习做茶,多年来,“讲诚信,卖正宗的龙井茶”是他唯一的信条。他看重品质、追求质量,稳扎稳打,一步步建立了自己的商界信用,开拓了北京市场及全国各地销售网,将家乡的茶销往全国各地。在2003年,他成立“狮峰苑实业”,创立“沈狮峰”品牌,带动了几座茶山的茶农鼓了腰包。随着公司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沈狮峰”牌狮峰龙井茶多次荣获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沈徐荣鉴别干茶

沈徐荣从一个普通茶农发展到现在的行业翘楚,为龙井茶产区树立起一面旗帜。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党委书记来巧玲表示,老沈靠的就是从不拖欠茶农一分钱,历来不做对不起客户一件事,坚决不出有损品质一两茶。这是一种难得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茶产业中格外重要,在其它产业中也意义非凡。

  中共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党委书记 来巧玲 接受采访

在这种企业家精神引领下,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是全国44个涉茶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西湖龙井的制茶技艺得到了肯定,茶客们最关心的茶的品质风味方面也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同时西湖龙井群体种将于3月下旬开采,预计今年全市面上西湖龙井茶总产量仍保持稳定。

供稿 高洪刚 陈龙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