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自治县: “五融”强“五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升级版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3-29 14:54
2023-03-29 14: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县建设,立足县域发展中心任务和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探索创新“五融”强“五力”工作模式,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谱写民族团结进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图为: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 同跳民族团结舞)

搭建融通平台,强教育影响力

在示范创建工作中,威宁县坚持思想教育先行,在全县谋划实施以干部教育必修、党员教育必备、国民教育必学、社会教育必至为内容的“四必行动”,通过优化“线上+线下”、“党建+创建”、“课堂+活动”、“日常+经常”等教育方式,推动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全县近三年来累计组织各级各类培训213期2.9万余人次,实现对党员干部、村干部、行业系统干部全覆盖;按照 “三进四有”标准建成师范学校13所 ;开设网端专栏等4个,建成线下宣传景观长廊2个,教育基地4个,构筑立体式宣传教育网络平台。“我们着力搭建融通联动平台,全面提升了思想教育厚植度和覆盖面,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中凝聚为思想共识,升华为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自觉。”威宁自治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统战部张刘国栋说道。

(图为:开展大课间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建融合导向,强发展凝聚力

威宁县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各族群众在发展中结成利益共同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据威宁县委常委、副县长马勋介绍,威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入县委“六县战略”和“五五攻坚行动计划”,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奋战“共建百亿级经济开发区”、“共建‘5+2’农业产业集群”、“共建‘11234’城镇空间”、“共建‘阳光威宁.浪漫草海’旅游品牌”四大融合行动,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年增幅超过4%,达326亿元。其中风电、光伏产业年产值超过146亿元,排名贵州第一。融合行动架起了各族群众互动发展的桥梁纽带,促进各民族在同一个园区、同一企业、同一产业链上分享发展成果,结成牢不可破利益共同体。同时,威宁县还大力推广“积分超市”、“自管委”等创新做法,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食堂”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评选,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图为:各族群众在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一家苹果企业分选包装车间分级和包装苹果)

创建融汇文化,强精神驱动力

威宁是贵州省最早成立的自治县,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威宁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杨学刚认为,繁荣民族民间文化的关键在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型发展要求,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的时代进步价值,有机融入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年来,威宁县按照县级一个示范广场、单位一个展示窗口、乡镇一条特色长廊的“三个一”标准,建成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宣传景观集群,形成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注重融汇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遗址保护处13处,累计开展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200余批次,覆盖各族党员干部群众37.36万人。在此基础上,威宁还打造了以县庆纪念日、火把节、美食节、花山节为内容的“1+3”民间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引领各族群众同庆同乐、互鉴交融,各族群众“四个共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五个认同”意识更加坚定。

(图为:威宁自治县板底乡千人铃铛舞)

营建融洽氛围,强交融促进力

威宁自治县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标,大力组织实施“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新发乡啊嘎村,威宁县与周边县区共同举办的“夏日聚啊嘎·同心促振兴”夏令营活动每年都会如期举行,数百名各族青少年相聚一堂,共同体验乡村、品味乡愁,增进了解,培育感情。同时,与广州番禺区共同开展“百名老区孩子看番禺”活动,每年举办的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青少年田径选拔赛等特色活动充分激发了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实践活力,有效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2022年,威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成运营,带动28万余人到长三角、珠三角及云南等周边省份务工,各族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深度广度前所未有,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呈现出新面貌。今年,威宁成功举办了首届威宁草海半程马拉松赛,吸引全国4000余名各族选手报名参,获国家体育总局点赞报道。据统计,全县年接待游客超过140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65亿元,“阳光威宁·浪漫草海”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取得了新成效。

(图为:贵州威宁草海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统建融畅机制,强政治引领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常住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从高处着眼抓谋划,从细处着手抓推进,从实处着力抓落实,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威宁自治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统战部张刘国栋如是说。据介绍,威宁全力推动统筹、运行、保障三项机制规范建设,实现统筹“一盘棋”、运行“一张网”保障“一股劲”。县委、县政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到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和政绩考核,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威宁自治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实施方案》《威宁自治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实施方案》,分别组建工作专班,同步建立考核机制,带动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全县累计有8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表彰,68个单位获得市级及以上民族团结进示范单位命名。按照见机制、见载体、见氛围、见成效、见档案的“五见”标准提质打造“七进+N”示范点50个,创建工作的社会参与面、知晓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罗钢 郭翰)

(图为:有序组织劳务输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