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社会学所睡眠研究报告2023: 运动健身有助睡眠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3-20 12:10
2023-03-20 12: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7日,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和知萌咨询机构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在北京发布,报告得到了中国睡眠研究会、北京大学睡眠中心提供的学术支持。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是连续第二年发布的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的全面系统分析中国民众的睡眠状况、睡眠问题的学术著作。报告中专门调查了有运动健身习惯人群的睡眠情况,希望可以引起人们对运动助眠的关注。运动与睡眠作为一对“最佳CP”,科学、合理的运动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力武器。

图片 1.png

报告显示,大部分运动健身人群的睡眠质量与睡眠满意度均良好,睡眠质量很好的占比高达85.59%,高于总体水平(83.24%)。对于“睡眠后是否觉得充分休息过了”这一问题,超过八成的运动健身人群表示觉得休息过了,其中,19.60%的运动健身人群表示“觉得充分休息过了”,35.33%的运动健身人群表示“觉得休息过了”。在不同运动健身方式方面,不同的运动方式、时长、时间等均对睡眠质量存在不同的影响。运动健身方式为专业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网球等人群睡眠质量很好的比例最高,为91.02%;在不同运动健身频率方面,每天1次的人群睡眠质量很好的比例最高,为89.10%;在不同运动健身时长方面,每次0.5~1小时的人群睡眠质量很好的比例最高,为86.79%。

图片 2.png

数据来源: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和知萌咨询机构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运动健身人群的失眠情况也低于总体水平,36.21%的运动健身人群在过去一个月没有失眠情况,50.57%的运动健身人群在过去一个月的失眠天数为1~7天,过去一个月平均失眠天数为3.94天,少于总样本的4.26天。

此外,拥有运动健身习惯的人,在睡眠中依旧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运动健身人群存在晚睡晚起的情况,但是大部分运动健身人群较为自律,睡眠比较规律,睡眠拖延情况较少。26.63%的运动健身人群表示自己总是规律就寝(有一个规律的就寝时间);20.81%的运动健身人群到了应该关灯睡觉的时间,会立刻关灯睡觉。

报告还指出,运动健身对于睡眠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59.80%的运动健身人群在运动健身后睡眠更安稳了;56.22%的运动健身人群在运动健身后入睡时间减少了,可以更快入睡;仅有6.24%的运动健身人群在运动健身后对睡眠没有太大影响。

图片 3.png

数据来源: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和知萌咨询机构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也可以减轻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危害。但是适当的运动有利于睡眠,过于剧烈的运动反而会影响睡眠,不同的运动健身方式对身体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