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伊始,孙祖镇崖子村的双狼手套二期项目、苏村镇仕子口村的春阳果蔬中央厨房项目建设现场,来回穿梭的机械车辆和工人忙碌的身影交汇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我们这个项目主要是做蔬菜的深加工,目前已经完成了500吨蔬菜恒温库的主体,生产加工车间也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春阳果蔬中央厨房项目负责人徐兴春说道。
“这片占地311亩的项目原本是一处废弃的学校,在推行“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后,苏村镇瞄准了南部高效蔬菜种植片区优势,为仕子口与春阳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牵线搭桥,让他们结成了‘乡村振兴合伙人’,村企合作建立产业项目园区。作为省“双招双引”重点项目,春阳果蔬中央厨房项目达产后可以实现年产300万份预制菜的生产能力,不仅能让9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村集体增收48万元,还为周边村民的蔬菜找了个好去处,辐射带动整个片区的蔬菜精深加工。”苏村镇相关负责人赵文博介绍到。
像这样的村企合伙共建并不是个例,各级各部门发挥“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优势,广泛动员商会、新联会等会员企业参与合作共建,苏村镇在南部高效蔬菜种植片区率先试点,整合产业项目,集中连片推进,打造了辐射北于、仕子口等10个村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示范片区。立足3400余亩黄瓜种植基础,仕子口村与商会、新联会会员企业卧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结对合伙,建设高标准育苗大棚7处,年可培育优质黄瓜种苗800万株,增加村集体收益24万元;瞿家庄村盘活9亩村庄闲置土地,与商会会员企业和润食品有限公司合伙联营,可实现分红40余万元,有效破解村集体增收薄弱问题;借助北于蔬菜交易市场优势,新联会会员企业新滕(科技)有限公司与附近村组结对合伙,推行蔬菜电子交易系统,实现“码”上交易、“码”上结算、“码”上追溯,倒逼蔬菜品质提升,进一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黄瓜种植生产模式。
从育种育苗到蔬菜精深加工,苏村镇依托“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优势,对农业产业流程进行了整合升级,实现育种育苗、高效种植、市场销售、蔬菜深加工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高效农业发展道路。
“在打造‘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示范片区的基础上,我们将聚焦全县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村企合作,通过资源互补、产业互促,合力助推乡村振兴。”苏村镇党委主要负责人高燕妮表示。(图片由赵文博、陈增艳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