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文化情缘|西湖新韵

来源:央视网    2023-02-11 09:51
来源: 央视网
2023-02-11 09: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千年前诗人梦中的景色,我们今天仍能看见。而西湖的今日,与习近平同志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西湖曾经历过三次疏浚,但依然面临隐患。2002年年初,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同年,习近平同志履职浙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三次视察西湖。

2003年9月2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时这样说:“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对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等尽最大努力予以保护。要坚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和建设,通过适度开发和建设来实现更好的保护。”

历代的文化精英,以西湖为灵感,创作了无数艺术作品。让这些历史文物说话,讲好古老中华文明的故事,在浙江履职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西湖博物馆。

从那时起,习近平同志就已将西湖的保护与开发提升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他的理念与要求,为日后西湖的申遗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同志与西湖的情缘,一直在延续。2016年,中国成为G20杭州峰会东道国,已是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再次回到西子湖畔,触景生情的他说:“我曾经在这里工作了6个年头,我熟悉这里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杭州的水、杭州的山我都走过,参与和见证了这里的发展。”

在G20欢迎晚宴上,中国传统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西方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西湖同台演绎,含蓄地向世界阐释了中国人眼中的“和而不同”。

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像“西湖新韵”这样的中国故事,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