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春运第10天,农历腊月二十五)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248万人次,环比增长3.3%,比2019年同期下降46.7%,比2022年同期增长48.6%。(央广网1月17日)
与往年春运相比,铁路部门又有不少的新变化,从新车站到新线路,从乘车到候车,再到购票,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一项项便民利民的新举措,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铁路发展成就“硬实力”令人自豪。近年来,我国铁路迎来发展最快、最安全稳定的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年的9.8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特别是高铁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同时,“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骨架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和普速干线铁路加快建设,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配置高效的铁路网络,不仅支撑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这是令人自豪的发展成就,民众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油然而生。
铁路“软实力”承载人们的美好生活。人民铁路为人民,这既是铁路的服务宗旨,也是呼应广大旅客急难愁盼问题的务实行动。比如,铁路客运服务加速推进市场化、便利化、信息化,基本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世界规模最大的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服务超7.2亿注册用户,让“一票难求”的现象得到根本性改变。又如,用好技术手段赋能,根据12306客票预售和候补购票数据,科学分析国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的旅客出行规律,动态灵活安排旅客列车开行,梯次投放运力,实现运能和需求的精准匹配。
春运年年有,每年各不同。面对新变化和新需求,铁路运输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及时回应民众的诉求,让广大旅客真切感受铁路“安全、温馨、有序”出行服务,体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李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