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多点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22-12-28 15:54
来源: 中华龙都网
2022-12-28 15: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围绕保脱贫、强产业、补短板、防风险、促巩固,立足资源优势,发挥政策效能,着力实施一批前景好、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项目,确保村村有产业发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探索出一条具有周口特色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路径。

我市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打造出一个以上优势特色脱贫主导产业,形成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新能源、生态旅游、电子商务、闲置资源再利用等各具特色的“七种业态”。西华县依托胡辣汤这块金字招牌,着力发展粉条加工、腐竹加工和酱油、香醋酿造等关联企业,开发出8大类60多个品种的系列胡辣汤调料,带动4000余户脱贫户、监测户增收致富;鹿邑县以尾毛化妆刷为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聚区,入驻化妆刷企业131家,尾毛化妆刷生产经营户1000多家,带动2000余名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项城市依托防水产业,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防水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显著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川汇区利用近郊优势,帮助300多名贫困群众进入高新区企业,100多名脱贫群众在华耀城商贸物流中心务工,实现了稳定增收;沈丘县充分发挥扶贫车间作用,入驻车间员工5020人,其中脱贫人口、监测人口804人;淮阳区太昊陵、龙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全县脱贫户、监测户创业就业人数3000多人。

我市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农民技能优势、种植习惯优势,重点推进种养加项目发展,提升种养加项目占比,做优做强种养加。目前,全市种养加项目占产业项目总投资的91.4%,资金占比75.9%。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扶贫种养加项目观摩,专题研究、专题推进,提出“项目不分大小、要有特色,收入不分多少、要能持久”,既抓大项目,也抓庭院经济、村头经济,形成种养加项目遍地开花、脱贫群众产业发展多元化的格局。

积极推广“兜底保障、保险保障,基地带动、能人带动”稳定脱贫增收模式,千方百计增加脱贫户、监测户收入,全方位、多层次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全市培育市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13个,带动脱贫户、监测户3.77万户、12.06万人,实现产业帮扶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过万元。②18

(付永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