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日报网评: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27 15: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综合研判,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而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提振市场信心,为保持较高增长提供基础性动力

尽管2022年经济增长与年初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更有突出表现。预计全年经济总量将超过120万亿元,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这充分证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这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强保障和底气。我们要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这个根本,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努力做到更好生存、持续发展。要坚定战略自信,练好内功、站稳脚跟,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关键是要以守正创新方式办好自己的事。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重要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021年,民营经济税收贡献已达59.6%,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96%,比重进一步提高。可以说,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前几年曾经出现过民营经济退场论,近一段时间也曾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议论。当前,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我们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广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增强长远发展的信心。

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恪守契约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我国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房地产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6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9%,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这次会议在前期已出台房地产多项政策基础上,从供给端、预期和需求端,以及促行业新模式转型等方面作出部署。在供给端方面: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扛起责任,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预期和需求端方面:要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使住房消费潜力得以释放;抓紧研究中长期治本之策,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摆脱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消费,2020至2021年,居民消费平均实际增长率仅为4.4%。主要原因是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为此,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消费信贷。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针对住房、汽车、服务性消费等领域存在的一些限制性措施,要完善消费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要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同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有利于恢复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作者:上海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全球化智库(CCG) 特邀研究员 陈新光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