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领国际生物安全治理的正确方向

当前,新冠疫情延宕起伏,生物武器疑云争议不断,生物科技日新月异,生物安全重要性空前凸显,如何强化国际合作,加强相关全球治理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972年开放签署,1975年生效,共有180多个缔约国,是国际安全和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石之一。

中国引领国际生物安全治理的正确方向

来源:中国网 2022-12-24 12: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郭晓兵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研究中心主任

当前,新冠疫情延宕起伏,生物武器疑云争议不断,生物科技日新月异,生物安全重要性空前凸显,如何强化国际合作,加强相关全球治理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值此关键时刻,《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九次审议大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三周激烈讨论,大会12月16日达成成果文件,决定采取措施,增强《公约》有效性,促进全面遵约,朝着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正确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972年开放签署,1975年生效,共有180多个缔约国,是国际安全和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石之一。与核军控体系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相比,《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起步不晚,是第一个禁止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军控条约。但由于美国独家阻拦,该公约迟迟未建立有效的核查机制,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有力牙齿。

为强短板、补漏洞,此次审议大会采取以下三方面重要举措。一是决定在2023-2026年闭会期间设立加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工作组,负责制定加强《公约》机制的具体有效措施,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措施,并将其提交缔约国审议。其中包括《公约》遵约和核查问题,以及组织、机构和财务安排等问题。这为打破僵局,重启多边谈判,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核查议定书打开了大门。二是设立向所有缔约国开放的机制,促进国际合作。这将有助于弥合生物科技鸿沟,促进生物科技成果普惠共享。三是加强《公约》履约支持机构建设,增加一名全职履约支持人员岗位,使全职的履约支持人员增至4名。这将有助于增强《公约》的履约执行能力。

中国为推动审议大会获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全面、严格履行《公约》义务,为国际社会树立标杆。中国强化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制定《国家生物安全战略》,推出《生物安全法》,建立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基本制度。

二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助力全球抗疫。为合力抗击新冠疫情,中国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累计向150多个国家、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中国最早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率先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三是积极出谋划策,为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以核查确保遵约”,大力推动强化《公约》核查机制建设,倡导与时俱进加强《公约》机制,支持加强履约支持机构的人力、财政配备,牵头制定《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呼吁平衡处理防扩散与和平利用,反对滥用多边出口管制机制干扰正常国际合作,鼓励在《公约》框架下建立公正、包容的防扩散出口管制机制与国际合作机制。这些主张最终体现在审议大会成果文件之中,引领了国际生物安全治理的正确方向。

生物安全问题如此之重要而紧迫,不容各国束手而立、无所作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九次审议大会为强化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开辟了新的道路。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国,中国将与《公约》其他缔约国携手共进,共防生物安全风险,共谋生物合作之利。(责任编辑:华章 安然)

(郭晓兵)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