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协作促进全球气候目标实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23 10: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11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七届会议(COP 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国际社会共聚一堂,商讨如何加快气候行动。结果不言而喻——全球气候承诺及所需行动注定不能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这个临界值以内。

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日趋严重,亟需我们加以重视和干预。

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地需要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为此,要求以空前的力度相互协作,推动广大社区共同采用新的解决方案。以合作为手段,我们可以加强资源利用,降低因自然风险隐患所导致的气候诱发灾害的严重程度,减轻海平面上升和荒漠化加剧等慢发冲击带来的破坏,进而防止对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福祉产生灾难性后果。

为对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中国新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以下简称《适应战略2035》)。《适应战略2035》由生态环境部编制、17个部门联合印发,体现出应对气候变化之紧迫和中国对气候变化这一跨领域全球现象的深刻洞察。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和全球适应中心曾为该新战略的编制提供支持。

《适应战略2035》重点强调防灾备灾两手抓,综合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战略还将新出现的威胁纳入考虑范畴,如气候诱发的媒传疾病的传播等。《适应战略2035》对两方面内容十分重视:一是健全治理;二是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包括民生、卫生、教育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

至关重要的是,该战略提出推进高风险地区移民搬迁等方法。由于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水不安全,到2050年,亚太地区可能会出现好几亿气候难民。

根据一项调查,全球处于“危险地带”的人口当中,有七成生活在中国、孟加拉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日本这八个亚洲国家。中国认识到,要应对全球气候挑战,一体化解决方案必不可少,即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例如,气候智能型农业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提升生产链和价值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植树造林和湿地修复与保护兼具增进韧性和碳封存的双重好处。在资源稀缺和气候行动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这种一体化方法对于撬动影响力杠杆特别重要。

亚行于2021年启动的“黄河生态廊道项目”向中国战略中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重点工作提供相关支持。作为一种综合方法,该项目旨在保护和恢复黄河流域脆弱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因应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的绿色发展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在黄河生态廊道项目中,亚行将与中国政府合作,编制一份全流域气候风险评估报告,建立气候变化管理框架,并制定适应计划。《适应战略2035》为上述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是支撑次区域层面和发展合作伙伴间气候参与及行动的一流平台。

此外,《适应战略2035》也是促进南南合作的有效工具,反映了气候危机的全球属性。中国已与一些国家签订了几十份气候变化合作协议。还帮助开发建立了由社区牵头的山洪灾害早期预警系统,向埃塞俄比亚、玻利维亚和乌拉圭提供了微型卫星和气象移动站,并支持100多个国家进行了气候相关能力建设。

在贯彻落实COP 27各项协定的过程中,仍需努力实现控温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而亚太经济体在这一方面尤其脆弱。

中国《适应战略2035》为整个国家擘画了实实在在的蓝图,其他国家可据此寻求制定本国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尽管此类计划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必须将气候行动视作契机而不仅仅是成本。明智的气候投资可以孵化新企业,助力社区增强韧性和可持续性,将气候意识和行动融入经济和整个社会环境。

我们需要以合作促气候行动,通过提供资金和完善治理,增进知识与计划,积极创新和分享能力建设经验等手段,确保实现可持续和有适应力的亚太地区。

(作者:托马斯·帕内拉是亚行东亚局环境、自然资源和农业处处长;萨法尔·帕尔韦兹是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