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 成 向莉君 袁昌俊
冬阳和煦,行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广大乡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美丽家园宜居宜业,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花垣大地徐徐展开。
花垣县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28个村(社区),总人口31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77.3%。
花垣县切实扛牢首倡之地政治责任,围绕全面乡村振兴这一总目标,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21年以来,荣获国家级荣誉44项、省级荣誉172项;湖南省县域金融生态评估等级为A级,为全省17个县(市、区)之一;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达722.2%,排名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获评湖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进县,排名全省各县(市、区)第2位;经济高质量发展、交通、文旅、教育、水利、卫健、乡村振兴等七项工作获省真抓实干表彰激励;第三方大样本调查显示,全县人民群众对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满意率达到97.6%,花垣县空气质量和改善幅度综合排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先后获评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创建先进县。
花垣县城区一角。宋显金 摄
产业旺 村村有当家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
近日,笔者来到花垣县石栏镇猫儿坡村,处处都是一幅干事创业的火热场景。一条7.2公里的环寨路,将各个茶叶基地连缀在一起。虽然寒冬凛冽,村民们仍在地里忙活着,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我今年做了100多个工,工钱差不多有1万元,你呢?”村民简小琴一边除草,一边和工友聊起今年的收入情况。
简小琴今年50岁,是一名留守妇女。随着村里各项产业的兴起,她把自家5亩地流转给茶企,平时就在基地里务工,“土地流转加上务工收入,一年差不多有两万块钱,最重要的是方便照顾老人。”简小琴笑着说。
“我们村人多地少,单打独斗难以见效,因此我们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引进企业搞规模化经营,抱团发展。”花垣县政协驻猫儿坡村工作队队长隆国渊说,2014年以来,该村共流转土地2640亩,先后引进博达公司、五龙茶叶、益豚农牧等企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同时,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5万元。
猫儿坡村是花垣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花垣县发展产业、充实村民钱袋子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花垣县高位推动,实施乡村振兴“356”工程,将全县所有乡村分为示范村、重点村、其他面上村三类,把全县划分为文旅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特色农业、矿业转型五个特色片区进行打造,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六大行动。
花垣县补抽乡合兴村发展苗绣。(花垣县委宣传部供图)
十八洞猕猴桃丰收。梁洁宇 摄
走进花垣县龙潭镇双坪村,则是另一番场景:桑海稻田依山就势,特色民居星罗棋布,一幅如诗如画的场景,呈现在面前。
双坪村位于花垣县尾矿库整治区,也是花垣县乡村振兴重点村。“以前晴天尘土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现在入眼皆绿色,处处是美景。”省发改委驻双坪村工作队队员谢旺介绍起双坪村通过绿色转型、实现生态发展的举措。
双坪村以“三产融合”为抓手,大力壮产业、兴就业,通过发展生态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旅融合发展等举措,把双坪村打造成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
走进位于村口的“双坪田园里”农旅综合体,上千亩油菜正在茁壮生长,一片生机勃勃。工作队依靠千亩稻田,实施“稻油轮作”项目;同时,对河道进行提质改造,沿线修建花坛、见缝插绿,打造田园微景观,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花垣县龙潭镇双坪村水稻丰收,村民喜上眉梢。 梁金梅 摄
“我今年种了140亩水稻,产量估计有八九万斤,割完稻谷,就立刻种油菜,不让土地闲荒,一年两份收益。”种稻大户张远成响应村里号召,采取“水稻+油菜”的轮作模式,水稻收割后再种植油菜,让冬闲田成了增收田,真正实现了既鼓起“钱袋子”,又装满“粮袋子”。
“稻油轮作,每亩增收1200元左右。”双坪村支书吴志刚介绍,稻油轮作实现了冬不闲、夏不误,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改善了土地肥力,老百姓的收入也提高了。
花垣县始终坚持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放在首位,通过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举”,拓宽增收路径。截至目前,全县发展茶叶、油茶等特色种植36.69万亩,湘西黄牛、乳鸽等特色养殖207万头(羽、尾),带动脱贫群众6500多户2.4万余人发展产业。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2783元,同比增6.5%。
乡村美 整出农村新美景,建出农民新生活
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芬芳;入户道路蜿蜒迂回,新植树苗绿意盎然;村部广场苗歌悠扬,男女老少敲鼓起舞……走进花垣县龙潭镇青龙村,一幅幅美丽乡村新图景扑面而来。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宋显金 摄
青龙村辖13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总人口356户1462人。这里地势平坦,农田连片,花民公路穿村而过,生产生活条件较为优越。
去年9月以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一拆两清三种四创”为抓手,采取“党支部+村民+乡贤+企业”四元联动工作模式,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谱写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院前的堡坎修葺一新,还种上了金弹子等树苗;平整硬化后的院坝清洁明亮,各类物品堆放有序……来到77岁的退休老支书石桂友家,眼前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
“环境整治关系到家家户户,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积极主动,带动更多乡亲们建设好美丽青龙。”石桂友开心地说,现在把庭院打扮漂亮了,空气新鲜了,心情也更舒畅了。
目前,该村完成旱厕改造328户,92.1%的农户建成卫生厕所和新厨房;拆除“空心房”“两违”及危旧建筑、残垣断壁110处;硬化农家院坝22户共2800平方米,新建生态篱笆墙1100米;改造村道、入户道1.5公里;完成道路、广场、庭院“三种”绿化美化2000余平方米。
和美乡村,映射出花垣苗族同胞的幸福笑脸。花垣县狠抓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坚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理念,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精心组织、主动谋划,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碧波荡漾紫霞湖。 龙爱清 摄
花垣县石栏镇朋岩村全村共3个自然寨297户1294人,是一个苗族聚居村。朋岩村广泛采取“村村响”、微信群、上门走访等方式,向村民宣传改厕的目的、作用及相关政策,帮助群众算好健康账、经济账,激发群众对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品质的热情,得到村民一致响应。
村民龙高山此前一直居住在县城,听说村里开展改厕工作,特意从县城赶回来,带领全家一齐干,不到10天就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新厕所。“以前用的‘炸弹厕所’,蚊虫滋生,臭不可闻,上个厕所要点蚊香。现在非但没有异味,洗澡洗衣服也更方便了!”龙高山说。
朋岩村实施“定标准、做示范、给奖励”三步工作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坚定不移推进“厕所革命”,统筹推进“旱厕清零”各项工作,确保“改一户、成一座、净一方”。
村民龙明高不仅带头改厕,还把庭院清扫得一尘不染,四周栽满了花花草草。龙明高告诉笔者,现在村里乱扔乱倒的情况已经绝迹了,村民们都在暗暗比较,看谁家搞得漂亮,是“最美农家”。
行走在朋岩村,处处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垃圾清理全覆盖,实心围墙全拆除,乱搭乱建全拆除;村口的小花园、文化广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院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旱厕改造’不仅让村庄换新颜、提气质,更加改善了村民的精气神。”朋岩村党支部书记石海林介绍说,经过厕所革命,村民们对村里的工作更加支持了,更加提升了大家对乡村振兴的信心。
截至目前,朋岩村全村193户常住农户全部完成旱厕改造,不仅提升了美丽乡村的“气质”和“颜值”,还让家家都有了一个集“洗、漱、卫”于一体的卫生间,切实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近年来,花垣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花园式现代化新花垣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花垣县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和综合排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荣誉称号。
矿山覆土复绿美化成效显著。龙爱清 摄
村民乐 文明之花处处开,基层治理有实效
冬日暖阳里,花垣县花垣镇柑子园社区“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传来阵阵爽朗的欢笑声,数十名老党员有的在下棋,有的在阅读。500多平方米的老党员之家,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康养中心等场所一应俱全,计算机、投影仪、音响、液晶电视等设备应有尽有。
“我们以基层党建为抓手,进一步凝聚共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柑子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田宏英说,2020年以来柑子园社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0名党员组成10支志愿服务队伍,广泛活跃在政策宣讲、疫情防控、关爱弱势群体等领域,涌现出了“执委妈妈看护队”等志愿服务品牌,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
花垣县强化组织引领,统筹推进,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集聚了理论宣讲、普法宣传、环保志愿、文化旅游、教育教学、科技科普、医疗卫生、社会公益、文明交通、文学艺术等10类常备队伍,结合本县实际成立了妇联“执委妈妈”“让妈妈回家”、边城爱心协会等特色志愿服务分队。
目前,已建成花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28个,实现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网络建设100%全覆盖。
“雨露阳光,润我家乡;饮水思源,自立自强。”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制定村规民约,涵盖党建引领、民主管理、勤劳致富等方面,全为四字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小孩,都熟记于心。
“党员干部,树立榜样;五兴互助,共创辉煌。”十八洞村创新施行“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建立41个“互助五兴”小组,推选党员骨干、乡贤能人为组长,每人联系5户群众,在生产生活、乡风文明等方面,带动广大村民共同进步。
远眺十八洞村竹子寨、梨子寨。 龙爱清 摄
如今的十八洞村,拥有特色种植、苗绣、劳务经济、乡村旅游、山泉水五大稳定产业,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经验。2021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8万元。
“团结奋斗跟党走,朝着幸福再出发……”11月4日,花垣县吉卫镇夜郎坪村文化广场歌声悠扬、热闹不已,村党支部书记田金珍带领苗歌队唱起自编自创的苗歌,赢得在场村民阵阵掌声。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花垣全县各村(社区)举办院坝小讲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900余场次,组织3万多群众一起学理论、话发展、解难题。
针对苗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和爱唱爱听苗歌的生活习惯,花垣组织苗歌手及苗歌传承人将党的政策理论翻译成苗语,编写430多首通俗易懂的苗歌,组建338支苗歌队累计开展传唱活动1560多场,参与群众近6.1万人,切实将党的政策理论传递到苗家山寨和田间地头。
花垣县深入实施文明铸魂工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活动,今年全县所有乡镇均精心组建了20人以上的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宣传教育对象8万余人次;各村(社区)结合群众走访、主题党日、农业生产等活动开展宣讲1100余场次,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时,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今年来,花垣县先后开展十八洞相亲大会、苗族赶秋节等大型文化活动6场次,开展送戏下乡8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苗鼓、苗绣等非遗文化进校园培训活动,参训人员达1.8万人次,举办系列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班,直接服务群众11万余人次。
近年来,花垣县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基层治理经验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湘西e路通”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民服务。(花垣县委宣传部供图)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12月21日07版)
[责编:向莉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莫 成 向莉君 袁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