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推动制定黑颈鹤保护的国际策略和行动

黑颈鹤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IUCN近危物种,CITES附录I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不丹和印度。中国开展的基于科学研究的保护工作,为该物种的种群增长、分布区扩大等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推动制定黑颈鹤保护的国际策略和行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16 10: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2月16日电 联合国发布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其中描述了一系列具体目标。例如:15.4中提到:到2030年,保护山地生态系统……。15.5中提到:采取紧急重大行动来减少自然栖息地的退化,……保护受威胁物种,防止其灭绝。

黑颈鹤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IUCN近危物种,CITES附录I物种。黑颈鹤的全球种群超过了1.5万,主要分布在中国、不丹和印度。中国开展的基于科学研究的保护工作,为该物种的种群增长、分布区扩大等起到了推动作用。2020年,IUCN将该物种的保护等级,由易危(Vulnerable)降级为近危(Near Theatre),也反映了中国在黑颈鹤保护方面的成效。

越冬黑颈鹤栖息地

为推动黑颈鹤物种的国际保护,2022年11月7日-15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研究员杨晓君和博士伍和启代表中国,赴不丹首都廷布,参加首届黑颈鹤保护国际网络会议。本次会议聚焦黑颈鹤保护的全球合作,期望通过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建立黑颈鹤保护的跨国合作交流机制,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全球合作的框架和行动方案。来自不丹、中国、印度等黑颈鹤分布的国家代表,国际鹤类基金会,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尼泊尔和匈牙利等非政府组织和大学代表4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与会人员合影

会上,伍和启和杨晓君,分别作了《中国黑颈鹤保护和研究现状》和《黑颈鹤保护网络工作介绍》报告。中国基于科学研究推动的物种保护行动,揭示了黑颈鹤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生理需求、保护现状及面临威胁等,并提出对应的保护和行动方案。相关工作对物种的种群恢复和栖息地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从科学角度出发构建的黑颈鹤保护网络,整合了黑颈鹤保护利益相关者,以网络和年会的方式,推动了中国以及不丹黑颈鹤保护群体的交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报告引起了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表示将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会议推动形成了未来十年黑颈鹤保护的全球策略和行动方案。会议同意在现有黑颈鹤保护网络的基础上,将黑颈鹤作为高原湿地的伞护物种以及中亚印度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主要物种,共同推进跨国的保护合作。

越冬黑颈鹤种群统计

(作者:伍和启 杨晓君)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