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有关情况答记者问。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聚焦到健康管理和日常诊疗上来,面对患者就医需求增加、职责转变,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资源和人手不足等问题,如何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保障,化解基层压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对此答记者问。
聂春雷表示,新形势、新任务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层要当好健康守门人。为提升基层应对能力,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地防控领导机制要切实发挥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支持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保障,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二是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设备条件。特别是要将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充足到基层,提前做好储备。
三是切实增加基层人力。人力在短时间内培养是比较难的,短期内可通过二三级医院下沉派人支持基层的一些做法,或者招聘近五年来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有一些是在其他岗位的医疗卫生人员,都可以招来充实到基层机构,缓解压力。同时,要切实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力争全覆盖,确保有需求时能够联系到家庭医生。
四是要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作用。特别是要发挥牵头医院的作用,加强对成员单位发热门诊建设运行情况的指导。要统筹医联体内的人员调配,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加强指导,还要加强质量控制。
(编辑:曹静 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