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谣之乡让孩子们在梦里飞翔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12-15 11:29
2022-12-15 11: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671073027749.jpg

日前,“中国童谣文化之乡”主题论坛活动在苍南举行,旨在深入探究童谣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探讨童谣的当代教育价值及传承意义,这是从学术层面推动童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重要举措。近年来,苍南县委、县政府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持续擦亮“中国童谣文化之乡”金名片,并以童谣筑梦,融入儿童友好理念,积极构建童谣特色育人环境,让“未来的主人翁”们童享浙南山海之城的儿童友好。

深挖童谣精品创作 绘就儿童成长底色

苍南童谣是苍南文化地一个缩影,凝聚着民间深层的文化积淀,对展现地方特色人文风貌和风土人情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本地文化传承,充分发挥童谣儿童教育价值,2014年开始,苍南对六种方言的童谣进行调研搜集,制作出版《苍南童谣》一书,共计251首的童谣,先后获得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荣获我国文艺界最高奖项),为促进儿童全面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1671073049029.jpg

在喜马拉雅APP上线可聆听可传诵的苍南童谣音频作品240首,开启儿童耳边童谣“新声活”。组织制作童谣主题歌曲、《六言谣》MV、童谣纪录片、童谣云课堂、动画MV,并荣登学习强国平台。举办国字号优秀童谣作品征集、赠送童谣书籍助力地方童谣课程教学、开展童谣专题分享会等活动,为儿童打造了一个底蕴深厚的成长环境,营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打造童谣推介窗口 展示儿童友好风景

以童谣会“童心”,以“童趣”引“学趣”。苍南坚持“一米高度看世界”理念,建成苍南童谣传承基地、本土方言童谣体验基地,并布置好苍南书城“一粒星”童谣馆、苍南县博物馆童谣展区,为儿童健康成长构建“寓教于乐”的友好空间。推动童谣文化和文化文旅产业更好融合发展,打造更具苍南辨识度的儿童文化“IP”。将童谣元素植入公交车同时,助推童谣文化保护、传承、推广,为儿童友好城市塑造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1671073073520.jpg

2021年,苍南举行首届以“新时代、新童谣、新表达”为主题的“中国童谣文化之乡”优秀童谣作品征集活动,征得优秀作品737件。举行首届“中国童谣文化之乡”优秀童谣作品推介暨授牌仪式,直播活动点击率达14万多,新华网活动报道点击率超215万次,为苍南县展示儿童友好城市形象打开了一扇特色窗口。借助“春泥计划”,开展多形式童谣五进活动,举办“童在蓝天下、谣送苍南情”“童谣润童心”主题夏令营、苍南童谣方言朗诵视频赛,公众访问量达48.5万次,有效提升苍南童谣热度,实现以童谣为载体宣传儿童友好理念、传播儿童友好文化。

点亮童“芯”赋能场景 延伸童“享”城市内涵

借“数改”东风,推进省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中国童谣‘芯’生态”项目建设,有效串联童谣“芯”创作、“芯”展示、“芯”社区3个子场景,推动童谣文化活态保护与传承,以数字赋能童谣文化传承发展,推动科技发展融入儿童友好理念。2022年,该项目被列为数字文化系统市县重点改革项目应用,为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1671073094169.jpg

在创作中注重儿童视角,在推广中传播儿童友好理念。苍南县将借助数字平台,以童谣为内容,深挖儿童友好理念,持续推出儿童友好系列主题活动,鼓励全县群众创作符合儿童特点的优秀童谣产品,并纵深推动童谣“六进”活动,持续擦亮“中国童谣文化之乡”金名片,厚植“儿童友好城市”土壤,赋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让每位儿童在城市发展中感受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通讯员:南茹 徐珊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