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14 10: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2年12月13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举行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前,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12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很多人担心孕妇感染是否会影响胎儿,对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表示,目前来看,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总体上发病率和症状、病程都和普通人群比较接近。“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所以病毒几乎是不会传染给胎儿的。但如果是产后,妈妈、宝宝在一起的话还是要注意隔离,妈妈最好和新生儿有一定的空间隔离或者戴N95口罩,可以母乳喂养。”

乔杰说,当孕产妇出现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时,可以做核酸检测或者抗原检测,确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但无论是否感染,都可以多喝水、物理降温,选择孕产妇可以用的中药来对症治疗。如果选用退烧的西药,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这对孕产妇相对安全。选用退烧药要选用单一的药物,不要进行叠加。

对于大多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专家提醒,这组人群是特别需要保护的,预防是第一位。

“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应尽快接种疫苗。”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接种疫苗后,一般一到两周能够产生抗体。完成加强免疫接种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产生的抗体水平也更高。从目前监测的情况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的人群,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其他人群发生的情况基本类似,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说,在现在的情况下,希望老年人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密闭场所。此外,要加强通风,通风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保暖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老年人需要规律生活,不要太过紧张,保持有规律的睡眠、保证营养,但也不要暴饮暴食。另外,不和老年人共同生活的家人,最近可以减少对老年人的探望,减少病毒暴露的机会。

李燕明表示,如果老人出现以下症状需要考虑就医。第一,症状持续或者加重,比如发热持续甚至有加重倾向。第二,出现新的症状。第三,基础疾病的加重。另外,一些基础疾病本身不太稳定的老人,比如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脏基础疾病,或者是80岁以上的,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这类人群是出现重症新冠肺炎、高危人群中的高危,需要格外重视。

每年的秋冬季节本身就是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发热、咳嗽也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表示,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应急药物。她介绍说,2个月以内的儿童,不推荐常规使用退烧药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2个月到6个月的儿童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对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中的一种。

钱素云称,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的表现和成人相似,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热程一般是2—3天,病程是3—5天,出现重症的概率非常低。

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表示,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不必太担心,需要关注的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诱发和加重,把心脏的基础疾病管理好,把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用好,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克服焦虑。另外,长期服用心血管疾病防控的药物不要停药,停药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疾病。如果有持续性胸痛,应到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