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孕产妇、儿童绿色就医通道畅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的通知》,要求各地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不得擅自、随意关闭、停诊。各级助产机构要完善孕产妇入院筛查流程和应急预案,指导孕产妇适时接受核酸检测,提前做好住院分娩准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孕产妇、儿童绿色就医通道畅通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11 19: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进一步优化发热患者就诊流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的通知》,要求各地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不得擅自、随意关闭、停诊。

《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简化、优化发热患者就诊流程。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居民,无论是否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如何,如居民有就诊需求,均可自行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就诊。提示居民在就诊过程中,点对点直达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并做好个人防护,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各地不得强制要求居民通过所在社区、街道联系或者通过120急救车转运,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阻拦其自主就诊。医疗机构对前来就诊的患者不得推诿、拒诊,严格落实发热门诊首诊负责制。各地要通过多种途径,将开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布,要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不得擅自、随意关闭、停诊。

强化对孕产妇和儿童主动服务随访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对孕产妇和儿童主动服务随访,确保孕产妇、儿童绿色就医通道畅通。

《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开展“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做好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等保健服务与健康管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利用胎心监护仪、经皮黄疸检测仪等可穿戴设备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切实减少群众非必要到院和交叉感染风险。

各地要指导社区进一步摸清辖区内常住孕产妇和0至6岁儿童情况,建立人员清单和重点人群台账,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引导孕产妇及时主动向社区报备,以便及时获得就诊服务。助产机构要与在本机构建册或产检的孕产妇保持密切联系,告知应急联系方式,以便出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以妊娠风险评估“五色管理”为橙色、红色和紫色以及孕周在37周及以上的孕产妇为重点,详细了解每一位孕产妇隔离状态和健康状况,加强心理支持,舒缓孕产妇心理压力。

确保孕产妇和儿童绿色就医通道畅通

《通知》指出,各级助产机构不得擅自停止助产服务,要保持孕产妇、儿童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各地要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涉疫孕产妇、儿童等提供就医便利。各级助产机构要保持持续运行,未经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卫生健康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停止助产服务。个别助产机构临时关闭的,关闭前已建档和关闭时尚在待产的孕产妇,原则上转移至此前各地确定的应急助产机构接受产检和住院分娩。

各级医疗机构要保持孕产妇、儿童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畅通,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妥善处置、及时转运急危重症患者,对临产孕产妇、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儿童等需要急诊急救的患者,要在做好防护的同时给予积极治疗,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拒诊、推诿或延误治疗。各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要切实发挥母婴安全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各级助产机构要完善孕产妇入院筛查流程和应急预案,指导孕产妇适时接受核酸检测,提前做好住院分娩准备。

严格孕产妇和儿童住院安全管理

《通知》要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严格孕产妇和儿童住院安全管理,全力加强医疗救治。

要重点关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骨髓移植术后等基础状况较差的儿童患者,以及未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孕产妇和儿童患者,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持续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全力加强医疗救治。要安排相对独立的区域收治核酸阳性患者,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严格落实病区封闭管理要求,严格执行不探视和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的应安排1名固定陪护人员并在病区内实行全程封闭管理,特别要加强分娩室、新生儿病房的安全管理与院感防控。要规范设置过渡病区(或过渡病室)、隔离分娩间,对需要收住院但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应当先收治在过渡病区(或过渡病室),在隔离分娩间进行分娩,待确认核酸检测结果后再转入相应病区。

【责任编辑:董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