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妈拉》荣获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亚洲华语电影节入围奖

《阿妈拉》荣获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亚洲华语电影节入围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09 19: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阿妈拉》海报

据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消息,近日,由赵芸监制,陈东捷担纲文学顾问,徐公诚担纲艺术顾问,隐形纪元(上海)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家出品的纪录片《阿妈拉》荣获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亚洲华语电影节入围奖。该片特别聘请了简平、王奕担任总策划,徐亦嘏担任总编剧,芦泓材担任导演,章维佳担任制片人,许峰担任后期导演,影片出品人为徐亦嘏、芦泓材。

2020年一篇发布在云南迪庆统战部公众号上的题为《深切缅怀300多个孩子共同的母亲爱国友好藏胞杰素丹珍女士》的文章深深打动了隐形纪元联合创始人、青年导演芦泓材,因为自2019年疫情发生以来芦泓材便一直在为“平凡英雄”系列做积极的影视策划与传播工作,于是这也就成为了此系列电影中最新作品《阿妈拉》的故事原型。《阿妈拉》以纪录电影的方式讲述杰素丹珍女士在20多年里通过创办福利院和提供资金扶持等方式先后抚养了300多名儿童,并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言传身教,不仅教育了他们的头脑,抚慰了他们的心灵,塑造了他们的人格,更是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故事。

香格里拉杰素丹珍保育院最早的一批孩子

纪录电影在电影史中一直长久不衰且极为独特而丰富的存在,它既可通过真实事件的叙述还原生活的本真质感,又可运用艺术化的影像呈现得以彰显美学价值,实现普世性的情感共鸣,并可兼顾到大众传播体系的价值认知,所以被定义为“对现实世界的创造性的解释”。本片在凸显纪录本身的真实性的同时,还借助电影特有的叙事结构,镜头剪辑以及艺术化表达,在短短二十分钟的篇幅中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杰素丹珍女士的感人事迹。通过对于孩子们不同场景下的采访,延伸了影像之外的时空维度,以此强化了杰素丹珍女士在过往记忆空间以及当下精神意识中的 “在场”。而这种虚实结合的“在场”有效地构建了一个立体鲜活的生命个体,勾勒出一位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搭筑起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结,与事实的“不在场”形成强烈的反差,并足以使其弥补因 “不在场”所留有的遗憾。

本片片名《阿妈拉》,在藏语里是“妈妈”的意思,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初期最先联结的他人便是我们的妈妈,而这个重要的生命角色在我们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而电影也是从“阿妈拉”这个身份的由来展开。影片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贴满照片的相框,它记录着杰素丹珍女士生命里留存的美好瞬间,而当镜头由远及近地对其开始凝视的时候,它又宛若一幅人生图景,一动一静之间蕴藏着一种直抵人心的生命的律动。随即的叙述通过一系列现场采访与历史相片之间的穿插剪辑,让观众了解到事件的真实背景,也开始走进了“阿妈拉”的故事。杰素丹珍女士是瑞士籍藏胞,从小失去了父母,她在幼年时被领养并带去国外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杰素丹珍女士想回国寻找自己出生的地方,当看到藏区孤儿们的生活状况时,作为曾经的孤儿,她深知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无助与艰辛。于是为了给孩子们温暖与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杰素丹珍女士决定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为藏区的孤儿们建一个“家”。虽然一开始她自己的孩子并不理解这一决定,但随着福利院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孤儿得到了良好的照顾与教育,他们也渐渐理解了妈妈的这份大爱,并尽己所能地给予她最大的支持。 而我们敬爱的杰素丹珍女士至此也从生活里一位平凡普通的母亲,逐渐成为了一名受300多个孩子爱戴的“阿妈拉”。

杰素丹珍女士

推进移动的摄影镜头,温暖自然的画面布局,叙述手法开始于时空的缝隙间游曳,试图达到一种视觉影像上梦境般的诗性表达。观众的视点跟随一位孩童来到了阿妈拉为孩子们建造的这个幸福的“家”,进而借以光影的蒙太奇,在时间的流逝之间投影出孩子们的成长。无论平时的生活琐事,亦或是在未来选择与自我价值实现上,回忆里所有的细枝末节之处都无不透露出阿妈拉对于他们爱的教育,爱的陪伴,以及爱的播散。而恰恰正是纪实性与意象化的灵活交替,使故事主角,叙述主体以及观众的视角得以完美地叠加,从而营造出一种极为有力的多重“在场感”,也让观众在内心情感上更为亲近了这位阿妈拉。

“但曾相见便相识,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2020年5月一个噩耗从天而降,杰素丹珍女士因患新冠而突然离世,使300多名受到关爱的孩子失去了共同的母亲,让藏区失去了一名无私的慈善家,也让美丽的香格里拉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国际友人。人们总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阿妈拉用尽一生陪伴孩子的成长,至死兑现着爱的诺言,而孩子们最后也同样选择用陪伴的方式,唱着悠扬的藏族民歌,与自己亲爱的妈妈做最深情的告别。在这片神圣而纯洁的雪域之巅上,阿妈拉或许从来就不曾离开,也不会离开,因为这里有她的家,一个与孩子们共同的“家”。于是目光所及终究归于“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的美好与浪漫,口中回溯着阿妈拉青春年华里的爱情神话,耳边响起了她最喜爱的歌曲《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眼底尽收着人间旖旎的风景,此刻所有视听的元素集结交融旨在描绘一幅人生绚丽的画卷,寄托一份无尽惆怅的思念,见证一种生命永恒的“在场”。

或许《阿妈拉》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一位平凡母亲跨越重洋,在二十多年里尽心尽责抚养了300多名儿童,成为了他们生活里的妈妈,心中的阿妈拉,更在于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凝缩升华了阿妈拉传奇一生里的一场场“美好的初见”,一代代“爱的传递”以及一次次“爱的播散”。阿妈拉因初识 “人之善”而拥有了一个异国的“家”,后来又在回国寻“家”之中,初见与自己有着同样命运的孩子,接着她延续了人心之善,也给孩子们建起了一个“家”。上善若水,大爱无疆,阿妈拉与孩子们用爱赋予“家”以完美的诠释,深厚的内涵以及永恒的意义,也由此抵达了幸福的彼岸,最终寻找到了心灵真正的归宿。

杰素丹珍女士因真情而被爱戴,因慈善而被传颂,因大爱而被怀念。我们相信,阿妈拉生前种下的这些爱的种子,必将扎根在每个孩子们的心底,继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必将通过光影的纪录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们在自己的生命场域里,传承着阿妈拉身上的“真善美”,各自坚守,持续闪光,以星火燎原之势,照亮一方世界。正如本片出品人、总编剧,隐形纪元创始人、作家徐亦嘏在片尾题写道:“这个春天,下一个春天,当格桑花开时,您会把爱与吉祥再一次播撒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而我们对于阿妈拉深深的怀念也将永远定格在了片尾里她那张报以世间充满爱意的如靥笑脸之中。

选自徐亦嘏专门为杰素丹珍女士创作的诗歌——《圣洁之光》

主创团队精良诚意的制作使这部微电影达到了“微而不小,微而不浅,微而不糙”的高品质水准,因此一经上线就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2021年度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项目。“用细节叙述现实故事,用细节揭示生活本质,用细节演绎人间悲喜。”的确,每个电影人都需要听从时代的召唤,肩负历史的使命,用光影的力量遵循世间之真,发现生活之美,宣扬人心之善。作为“两新”文艺工作者,我们要通过自身从事的文艺工作去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影像记录时代的楷模与不平凡的人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影视作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将用平凡英雄《阿妈拉》的故事向世界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好故事。”隐形纪元联合创始人、资深媒体人章维佳表示。

是呀,活着是为了去爱。

隐形纪元创始人徐亦嘏(左)芦泓材(右)章维佳(中)在《阿妈拉》取景地香格里拉杰素丹珍保育院合影留念

台长说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副台长王奕

杰素丹珍女士为藏区公益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藏区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并致力于维护爱国统一战线。纪录电影《阿妈拉》弘扬伟大的母爱精神,树立道德新风和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导向。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我们应更多思考和注重中华文化怎样更好地实现“国际表达”。由隐形纪元出品的《阿妈拉》,正是我们当下应予以大力支持和推崇的影视作品!

最后,向平凡英雄们致敬!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