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亚洲案例征集正式启动

来自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和高校的代表参与了边会,分享了最新进展和思考,商榷通过对新一轮案例实践的研究开展领域内创新合作的可能性。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亚洲案例征集正式启动

来源:中国日报 2022-12-09 15: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9日电 加拿大蒙特利尔时间12月8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COP15-2)开幕伊始,亚洲开发银行与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题为"自然:通往碳中性未来的创新之路"的边会,正式启动"基于的自然解决方案"亚洲优秀实践案例征集。

本场边会从协同创新的视角聚焦探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核心内容之一"可持续利用和惠益"以及更新后的框架目标如何务实实施这一关键难点。清华气候院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C+NbS)合作平台负责人、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执行秘书长王彬彬强调:"框架草案明确将维持和加强大自然的贡献作为行动目标之一,而目前关于自然对碳中和的贡献的讨论仅聚焦在碳汇方面。实现碳中和是事关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其涉及领域远超气候变化,从这个角度分析,自然的潜力也应超越碳汇,是时候从协同的视角重新发现大自然的贡献了。"

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支持下,清华气候院以2019年为界收集了国内外300多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践案例,并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全球标准,从国际和国内结合的视角研发筛选指标,精挑了28个优秀实践,其中有10个案例来自中国。在上月举行的联合国埃及气候大会上,该研究的核心成果《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实践——碳中和视角下的协同路径探索》(中英双语版)一书正式发布。"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亚洲区域的实际情况完善筛选指标,并基于指标来选拔优秀的亚洲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创新思路,探索推广的可能,推动深入讨论,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做出更多贡献。"王彬彬说。

"自然现在被视为应对亚太地区面临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粮食安全等严重危机的关键,亟需各方携手合作去释放自然的潜力,"亚洲开发银行环境专题委员会主席张庆丰表示:"作为联合征集方,亚洲开发银行致力建设繁荣、包容、有韧性和可持续的亚太地区,一向关注亚太地区生态价值,通过与清华气候院的合作,我们可以一起总结亚洲的实践经验,加强对自然的可持续利用,让自然发挥更大的潜力。" "

"结合亚洲开发银行的区域优势,我们能够将议题向更深度推进,寻找可操作、可推广的创新方案,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亚洲经验。" 清华气候院院长李政在回顾了创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合作平台(C+NbS)近三年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后说。

据亚洲开发银行环境专家邹玥屿现场介绍,本轮亚洲案例征集工作将于2023年3月31日结束,案例提交的邮箱为iccsd@tsinghua.edu.cn,入选的优秀案例将在明年年底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上展示。

欧洲环保协会(ClientEarth)亚洲总监兼中国首席代表迪米特里·德·波尔(Dimitri De Boer)分享了中欧NbS案例对比研究的发现,"NbS具有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这些价值需结合具体案例去探究"。他表示希望接下来与清华气候院合作开展欧洲案例的选拔,共同探索金融和科学评估等机制。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大中华区自然倡议负责人朱春泉为企业推动NbS提供了行动蓝图,"企业可以挖掘NbS的商业和经济价值,让自然成为经济积极转型的助力。"他强调从土地利用角度权衡可持续的自然保护战略,NbS新一轮案例征集将会促进自然正向转型进而协同实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粮食和水安全以及城乡发展等综合目标。

来自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和高校的代表参与了边会,分享了最新进展和思考,商榷通过对新一轮案例实践的研究开展领域内创新合作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