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近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村木梳制作技艺体验馆内,市级非遗技艺(高榆木梳)传承人丁明文正在向青少年讲授木梳制作技艺。“以文旅人才赋能文旅产业,我们着力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来源:光明日报    2022-12-04 09:35
来源: 光明日报
2022-12-04 09: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把小木梳,做起来可不简单呢!要经过解板、蒸煮、划样、开齿、磨背、刻花、着色、上漆等2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成功,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近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村木梳制作技艺体验馆内,市级非遗技艺(高榆木梳)传承人丁明文正在向青少年讲授木梳制作技艺。今年6月,丁明文刚获评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强化人才引擎,赋能全域旅游。莒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段东青告诉记者,为了培育更多“丁明文”式的人才,莒南县围绕“人才兴旅”倾注全力,借力全县推广实施的“全域惠才”人才工程,着力推动“文旅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围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产业,每年遴选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堪当重任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青年人才,给予综合资助,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莒南县坚持“内培”和“外引”两手抓,一方面着力挖掘熟稔当地风土人情的“土专家”“新乡贤”“乡创客”等本土人才,鼓励他们各施所能参与乡村文旅发展,形成“头雁效应”;另一方面,从外部招引人才,鼓励一些特色乡村利用区位、环境、产业优势,与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和机构等合作,开发旅游项目、文创产品,为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以文旅人才赋能文旅产业,我们着力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阴东介绍,截至今年10月,莒南共接待旅游人次372.62万,实现旅游收入超30亿元。

(本报记者 靳昊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徐俐莉)

(靳昊 赵秋丽)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