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记者 杨飞跃 朱友芳 长沙报道
一团泥巴在普通人手中也许玩不出什么花样,但在长沙铜官窑陶瓷技艺传承人刘坤庭的手中,它却可以化作栩栩如生的瓷俑、陶罐和其他精美的陶瓷艺术品。
刘坤庭的陶艺工作室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当我们走进这间幽静巷陌里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生动的陶人。这些陶人栩栩如生,有无忧无虑的乡童,有端庄娴静的乡村姑娘,也有白发苍苍的老汉……这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凝聚着陶瓷手工艺人刘坤庭的心血和汗水。
今年59岁的刘坤庭出生于薪火相传的陶瓷世家,从事陶瓷工艺5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铜官窑瓷器制作技艺。2011年,刘坤庭被国务院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代表传承人。
刘坤庭正在雕刻陶土人像。
“铜官窑陶瓷制作至少需要黏土、沙土、底土等6种原材料配比,还需要经过炼泥、拉坯成型、捏塑、绘彩、上釉等10多道细致繁琐的工序,最高1280度的高温烧制,至少耗时10多天才能完成。”刘坤庭告诉记者。
在近期举行的“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特展上,一只铜官窑青釉瓷碗在众多文物中格外引人注目。这只瓷碗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唐朝,细看会发现它的釉面上还刻有一首古代采莲诗。在目前已发现的长沙窑器物上题写的诗中,有许多并不见于《全唐诗》,这只瓷碗上的采莲诗也无法在《全唐诗》中找到痕迹。
“这些唐诗大部分是由窑工和其他普通人创作,是唐代长沙劳动人民生活情景的真实记录。这意味着铜官窑瓷器对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张海军介绍。
长沙窑青釉褐彩“鸟飞平无尽远”诗词盘。
唐长沙窑褐斑鱼形瓷碾具。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馆长瞿伟介绍,铜官窑是中国多彩陶瓷的发源地,在古代就形成了远销海外的巨大产业集群。繁盛之时,铜官窑器物到达过约30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可至南亚和非洲北部。
在铜官窑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160多件公元9世纪的铜官窑珍贵瓷器。这些器物均来自唐代一艘满载铜官窑瓷器的阿拉伯商船。这艘商船离开中国后,沉没在印度尼西亚爪哇海,也就是著名的“黑石号”沉船。
1998年,一家德国打捞公司发现并打捞了这艘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沉船,船上存有67000多件瓷器,其中85%产自长沙铜官窑。唐代中后期,铜官窑瓷器甚至一跃成为最为畅销的外销瓷器。
唐长沙窑双鱼形器耳陶范。
铜官窑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一方面,铜官窑的价格低廉,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用得上。另一方面,铜官窑具有独特的多色釉下彩绘,把外国文化元素融入到造型和纹饰中,因而深得外国人的青睐。
然而,铜官窑的产量在唐代以后开始下降,到了宋朝(960-1276)甚至一度被遗忘。“因为铜官窑生产的瓷器是大多是普通人使用的日常用品,价格便宜,所以关于它们的历史记录很少。”瞿伟说。
直至上世纪50年代,铜官窑才因考古发现重见天日,该地区的古代窑址占地300000平方米,自1983年以来已列入湖南省重要的古遗址并得到保护。近年来,当地政府制定了有关铜官窑发展的系列规划,力图恢复历史悠久的制瓷技艺文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政府的规划让刘坤庭更加坚定了传承陶艺的决心。刘坤庭从4岁起便开始接触陶瓷艺术。小时候,他喜欢用黏土制作小雕像和动物。15岁时,她开始跟随祖父学习陶瓷雕塑技艺,“爷爷让我们揉黏土并把它捏成鸡蛋,每天要捏几十个鸡蛋,”他回忆道,“一开始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后来我意识到这是一种塑造雕像头部的练习。”
此后的许多年里,刘坤庭都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起来。1981年至1983年,刘坤庭师从现代雕塑大师周轻鼎,这些年的学习磨练了他在城市园林和动物雕塑方面的技艺。
后来,他将学到的技巧运用到瓷器创作中,使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其中包括16世纪吴元泰创作的小说《东游记》中的人物。1986年,刘坤庭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设计制作了一对羽翼达1.8米宽的大型陶瓷浮雕《鹰》。2005年,他为长沙藩后街设计制作了历史长廊浮雕壁画,再现了古街历史风情。
刘坤庭正在雕刻陶土人像。
每当刘坤庭听说有新的黏土时,他都会开车去看看。“选择好的黏土是制作好瓷器的前提,不同地方挖出的黏土质量不同,所以材料配比很容易出现问题”,刘坤庭说。
如何将制好的陶坯摆放在窑中也很重要,刘坤庭解释道,窑内温度不同,每个窑内不同位置的火的温度也不是不变的。它们可能会受到天气、风向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长期经验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但即使经验丰富如他,也有失败的时候。
刘坤庭表示,在这个行业中,没有人能够确保每一件作品都成功,无论这个人多么有经验,“任何一道工序稍有偏差,都会前功尽弃”。
近年来,刘坤庭在继承铜官窑陶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同时,还进行了许多创新。他通过多次实验,对黏土进行科学配置,使茶壶密合度更高,质地更均匀,从而能进行更复杂的艺术雕刻。
到目前为止,刘坤庭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进一步挖掘传统制陶技艺的潜力上。他说,“我的愿望是让铜官窑瓷器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作为收藏品。”最近,刘坤庭成功地制作了一批用于保存湖南安化黑茶的陶瓷罐,还积极探索将陶瓷与当地刺绣和银器融合,“事实证明,它们非常受欢迎”。
此外,刘坤庭还致力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发布了40多个瓷器制作视频,其中一些视频的浏览量超过100万。他的15.8万名粉丝中有许多人都表示想参观铜官窑,欣赏它的古老魅力。
为了将陶艺传承下去,刘坤庭培养了数百名学徒,其中一些人已经跟随他20多年,并开设了自己的瓷器作坊。他将自己的工作室变成了一个陶艺体验馆,让更多的孩子和年轻人能够接触和了解陶艺。迄今为止,约有1万名中小学生参观了他的工作室,亲身体验制作铜官窑瓷器。刘坤庭说:“我希望这门手艺能走进校园和教室,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它。”
(高紫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