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2月2日电 近年来,山东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通过文明实践、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阵地设施功能
积极探索“1+3+N”模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围绕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1”个核心,实现以岱岳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中青松石农业产业园“绿色”教育基地、泰安市永乐食用菌科技产业园“银色”教育基地的“三色”教育“实景化”课堂,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多种类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挖掘本土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祝山石大夫文化和汉武帝禅地文化,建立首家乡镇级文化研究院(泰安市祝山石大夫文化研究院)整理、挖掘、宣传石敢当文化;打造研学基地,组织“家乡采风”等系列研学及采访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爱国、爱党、爱家乡情怀;在梭庄小学打造泰安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厅,打造红石榴品牌民族学校,厚植“大团结民族”文化。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以“文化惠民、文化为民”为导向,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体验。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送戏下乡600场,放映公益电影92场,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开展“送书画下乡”“庆‘七一’书画联谊会”“‘情暖重阳 共念党恩’主题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活动;泰安市及岱岳区诗词学会诗书画研究院在公家汶村成立创作基地,文化惠民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