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全省工业总产值超80%!贵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11月3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把开发区建设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六个突破”“六个抓手”的重要内容,引导企业、项目、资源要素等加快向开发区集中,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效。

占全省工业总产值超80%!贵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2022-12-01 17: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3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把开发区建设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六个突破”“六个抓手”的重要内容,引导企业、项目、资源要素等加快向开发区集中,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效。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开发区工业经济持续保持高于全省工业的发展态势,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把好“方向盘”。牢牢把握将开发区打造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这一方向,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推动开发区理清发展思路,明晰功能定位,加快转型发展。建立“1+N”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迅速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化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重要平台的认识。此外,还突出开发区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定位,突出生产功能,引导企业、项目、资源要素等加快向开发区集中。前三季度,99个省级监测开发区实际管辖范围内工业企业数占到全省的80%以上,开发区工业经济持续保持高于全省工业的发展态势。

突出产业发展,牵住“牛鼻子”。坚持将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作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制定并发布了首位产业指导目录,还制定了产业招商行动计划,建立了“两图两库两池”,完善十大工业产业链图,推进粤黔合作共建工业园区,引导开发区结合发展条件、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科学选准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推动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倾斜支持,引进一批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链条,加快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今年以来,全省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上半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55个、同比增长44.6%,总投资2998亿元、同比增长35.6%,累计到位资金441.17亿元、同比增长21.1%;前三季度,酱香白酒、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风口”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了50.1%、118.9%。

加大支持力度,细耕“责任田”。2021年以来,持续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提升开发区功能优势,全力种好工业发展“责任田”,夯实工业发展“主阵地”。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强化开发区规划引领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和混合用地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优先保障开发区工业用地规模、用地指标;将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和混合用地改革试点作为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抓手,创新企业用地保障和监管方式,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我们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等渠道,支持开发区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承载水平。2022年,全省园区基础设施领域获得专项债支持额度达94.65亿元,占全省总额度的1/5。

理顺体制机制,激活“一池水”。坚持以改革“动能”提升发展“势能”,将深化改革作为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当头炮”,大力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走深走实,有效激活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研究制定规范开发区机构编制和创新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的政策文件,创新建立全员聘任、薪酬激励、绩效考核三方面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开发区精简内设管理机构、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强化开发运营职能,推动开发区建立机构精简、职能明晰、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更好地聚焦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发展产业等主责主业。截至目前,省级监测开发区内设机构已精简到平均7个,93%以上的省级监测开发区已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70%以上省级监测开发区成立单独的运营公司并已实行实体化运行。部分开发区还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和绩效薪酬改革,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江婷婷 朱登芳 程洁

往期

推荐

01、关于印发《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02、省工信厅:多措并举 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03、贵州推出线上“政采贷”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04、17项具体举措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