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娟 卞荷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让“问题有人管、委屈有处诉、矛盾有地调”,是抓好信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获嘉县坚持把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不断强化领导责任,注重源头治理,全面推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在全省信访工作综合成绩表现突出。获嘉县信访局被人社部和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两次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新乡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
让“一家之事”联起“大家之责”
——健全机制,推动信访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协防共治转变
“如果不是县里多个部门介入,我们这些购物卡可能就没指望了!”11月25日,拿到兑付的400多元物品,获嘉县城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
原来,今年5月底,获嘉县一家大型超市闭店停业,造成3200张、价值80余万元的购物卡无法兑换商品,持卡群众集体到另一家关联商超,要求退还购物卡余额。为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妥善解决遗留问题,获嘉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主动介入,居中协调,成立由商务、市场监管、公安、信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制定了化解方案,明确了部门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先后多次召开案情分析研判会和工作推进会,有效推进问题的及时有效化解。目前,兑付工作基本结束,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这是获嘉县加快信访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协防共治转变的又一个鲜活实例。获嘉县以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为核心,调度、指导、协调全县的信访稳定工作,定期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处理信访问题。对信访难题和积案,县包案领导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究信访案件,集中资源和力量推动案件化解;对群体性和重大疑难信访案件,提交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县长办公会或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解决。
特别是在县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基础上,获嘉县针对乡镇在信访问题化解中组织退化、权力弱化的问题,借鉴“枫桥经验”,率先在全省推行乡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由乡镇一把手担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各专责小组、各职能部门派出单位负责人、支部书记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平台,构建了以问题发现、多元化解、共建共享、督查奖惩“四项机制”为抓手的“县乡上下及时联动、同级左右一体联动”的闭环管理模式,让“一家之事”联起“大家之责”,推动信访工作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从条块分治向网格集成、从单向应对向综合施治、从单打独斗向协防共治转变,把乡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建设成乡镇开展信访工作的协调议事机构,打造成本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一站式处理平台。全省建立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现场会在获嘉召开。
“进一扇门、化千般难、解万家愁”
——源头治理,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模式
获嘉县贺某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时,发生工伤,导致截肢,双方就赔偿问题发生纠纷。该案被逐级疏导分流到获嘉县信访疏导调解中心。中心及时组成专门调解小组,认真研究案情,邀请法官提前介入,分别与双方律师深入交流,同时约见企业负责人,从情、理、法入手,进一步沟通思想。经过多次协商和细致测算,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免费进行了司法确认,双方当事人分别向获嘉县信访疏导调解中心赠送了感谢锦旗。这起疑难伤残赔偿纠纷的有效解决,不仅实现了案结事了人稳,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正是获嘉县坚持矛盾多元化解,综合运用调解、普法教育、心理疏导、司法确认等多种手段,确保信访问题及时化解的缩影。
时代在变,群众的诉求在变,矛盾纠纷的类型也在变,这也决定了我们解决信访问题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持续改进。获嘉县坚持把调解贯穿于信访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初步形成了“进一扇门、化千般难、解万家愁”的信访问题化解格局。
多元化解有队伍。该县从“五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及司法工作者中选聘专职调解员,明确了222名支部委员或村委委员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并兼任村级网格长,由6051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建立了一支能和群众说得上话、交得上心,能做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解员队伍,矛盾纠纷化解实现了事半功倍、高质高效,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五年来,获嘉县信访案件分流进入调解的提升到68%,赴市以上信访量下降30%。
多元化解有平台。该县在11个乡镇、222个行政村和22个职能部门设立调解组织的基础上,统筹配置县域内各种资源力量,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处置化解工作平台,入驻县信访接待中心、疏导调解中心、诉调中心、劳动仲裁、心理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11个专业机构,设立住建、人社、交通、自然资源等10个重点职能部门联合接访窗口,接待受理群众信访、矛盾纠纷、诉讼、申诉等各类问题,根据性质综合分析研判,引导诉讼、信访等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全程服务,形成群众到市民中心“办事”、到综治中心“说事”新模式。“中心”成立以来,共开展各项服务、化解各类难题1万余件次,实现了“进一扇门、化千般难、解万家愁”。
多元化解有机制。该县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逐级化解、集中研判、协同联动等各项工作机制,构建形成了调解与诉讼、信访、纪检、组织、公安“五方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心理咨询疏导、裁决、仲裁、复议、公证、诉讼等多种手段有效衔接、相互融合的“5+3+X”多元互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达到了“1+1>2”的效果,仅获嘉县信访疏导调解中心就成功调解案件1300起,其中重大疑难案件300余起,帮助解决维权类资金4800余万元,相关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周边多个市、县先后组织来该县访调中心观摩学习。
获嘉县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机制,一方面方便了群众,缓和了对立情绪,化解了信访问题;另一方面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实现了源头治理,减少了双方的诉讼成本,节省了司法资源。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必有果”
——坚守底线,让群众“心结有人解、问题有人管”
外地一绿化公司在获嘉县实施屋顶防水绿化工程后,发现被一家虚构的公益项目公司蒙骗。为达到讨要工程款的目的,该绿化公司组织农民工通过信访途径反映问题。
该案件是典型的涉法涉诉类案件,但获嘉县委、县政府和信访部门并没有一推了之,而是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保证群众“投诉有门”,通过县主要领导亲自协调,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牵头推动,访调对接协商,行政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将问题妥善解决,在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信访部门对群众诉求“兜底”的为民情怀。
近年来,获嘉县坚持底线思维,逐步规范访诉分离和依法分类处理信访事项程序,对涉法涉诉类、纪检类及其他适宜走司法途径的信访案件,发挥信访部门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时的“兜底”作用,根据情况区别对待,确保群众反映诉求闭环管理。
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构建“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其他党政领导“一岗双责”的信访工作责任机制,强化信访工作考核管理,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坚持党政领导定期接访,积极推行领导预约接待,根据信访人诉求内容、类型,由县级分管分包领导预约接待,既方便来访群众针对性反映问题,又方便县领导沟通协调,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严格执行信访首问制。群众反映诉求的第一个接待人员,不管是否符合受理条件,都要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原则将案件跟踪处置到位。将信访部门参与接待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告知群众,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坚决避免将群众诉求“踢皮球”,尽最大可能让群众感受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必有果”。
全面推行分类服务制。对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及时将群众来访情况通报到涉及的司法机关,同时限期向信访部门反馈化解稳控情况,分类搞好服务。对司法程序未终结的,由律师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无条件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完成后续程序;对已终结的涉诉类案件,进行教育疏导、转换思想;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协调各方予以救助,争取息诉停访,回归正常生活;对司法程序已终结且不属于法院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纳入调解程序,最大限度帮助解决问题,争取满意结果,充分体现司法的公正、法律的温度和社会的和谐。
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表示,该县将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以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效能为遵循,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为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着力化解信访难题,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获嘉开花结果,以新气象新作为奋力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