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四机制”高质量建设人才生态先行示范区

中南大学人才引进现场铜仁市召开铜仁籍在粤大学生青年人才座谈会。目前,铜仁学院提供8个事业编制由企业使用,选派41名新材料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开启政、校、企“共引共赢,协同创新”新模式。

铜仁市“四机制”高质量建设人才生态先行示范区

2022-11-28 14: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铜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健全求贤若渴引进人才、翻箱倒柜发现人才、不拘一格举荐人才、无微不至服务人才机制,着力构建人才工作联动大格局,做好产才深度融合大文章,推进各类人才资源大汇聚,营造人才创新发展大气候,人才效能明显增强,人才环境愈发优良,高质量建设全省良好人才生态先行示范区成效显著。目前,全市人才总量从“十三五”初期的31.13万人增至55.04万人,增长76.81%。

奋进中的铜仁

健全引进人才机制。一是摸清引才需求。建立常态化分析研判预警机制,对全市各领域各行业人才现状进行分析研判,摸清人才底数,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型、管理、农村实用等重点人才分布和结构比例,找准短板弱项,发布重点人才引进公告,确保有针对性引进人才。通过摸底,全市共有人才55.04万人,其中党政人才2.48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6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3.52万人,技能人才19.19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2.16万人。二是搭建引才平台。多渠道保障重点产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用编,每年在市直单位用编计划总量中,确定一定比例建立人才“编制池”,统筹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通过搭建“千名英才·智汇铜仁”引才平台,用好人才日、人博会等平台,引进各类人才。2022年,通过人博会引进安全监督及应急管理专业技术等各类人才1000余名。三是创新引才方式。用好“揭榜挂帅”引进人才项目,发布揭榜挂帅项目8个。用好东西部“组团式”帮扶机遇,通过柔性引才引进东莞市192名专业技术人才来铜工作。依托产业全景图、产业现状图、招商项目库、招商企业库和资金池,连续三年赴省外重点城市和高校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招双引”活动,做大全市人才池。2022年,共引进286个招商引资项目,配套引入人才1078人,其中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人才223人,工业产业项目人才396人,创新发展服务业人才459人。

大龙开发区与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电池材料建设项目”合作协议。

健全发现人才机制。一是人才管理清单化。建立市县联动的人才信息化云平台系统,按地区、行业、领域和层次进行存量人才分类,完善人才政策发布、人才项目审评、人才在线咨询、人才沟通交流等服务功能,构建专家人才信息模块,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二是人才评价多元化。建立政府、市场专业组织、行业、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机制,打通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不受资历学历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探索出台《铜仁市乡土人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农业农村乡土人才、创业能手乡土人才和能工巧匠乡土人才等评价办法,形成“1+6”乡土人才评价机制。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出台27项“授权松绑”事项清单,给予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三是人才流动规范化。打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与行政职务互通渠道,按程序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行政岗位担任领导职务。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省、市级重大科技工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5年内其人事关系可保留在原单位,也可转到企业并在任务完成后重新选择回到原单位。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兼职兼薪、按劳取酬。

中南大学人才引进现场

铜仁市召开铜仁籍在粤大学生青年人才座谈会。

健全举荐人才机制。一是明晰举荐导向。围绕“四新”“四化”、大数据、经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积极举荐重点人才。支持事业单位以灵活聘期方式举荐人才,薪酬待遇、科研经费、人才补贴等与服务时间挂钩,引导人才长期稳定服务。2022年,铜仁市申报“博士服务团”需求8个,选派“西部之光”人员1名,推荐“甲秀之光”人员19人。二是精准举荐对象。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人才不同特点,精准举荐优秀人才,争取省级重点产业人才“蓄水池”政策支持,举荐产业发展急需的重点人才。目前,中伟新材料、贵州重力科技环保公司4人纳入省重点人才“蓄水池”2022年度第二批岗位专项简化程序公开招聘,推荐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133人参加省管专家申报,率先开展“梵净之光”人才研修,每年从基层一线推荐选派50名优秀中青年到市直单位研修学习。三是拓展举荐渠道。制定《铜仁市市管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完成第三批100名市管专家评选,开展“铜仁杰出人才奖”评选,全面破除“四唯”,评出入选者3人和提名者6人。2022年,在全市评选50个市级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和10个市级人才基地。创新开展人才校企聘用,铜仁学院与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共培专业人才。目前,铜仁学院提供8个事业编制由企业使用,选派41名新材料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开启政、校、企“共引共赢,协同创新”新模式。

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科技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大棚工人作业。

健全服务人才机制。一是注重保障服务。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每年市级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保障人才工作。用好人才之家、人才服务专员、96567人才服务热线、人才公寓、青年驿站等人才服务载体,开展各行业“服务人才大比拼活动”,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二是注重激励服务。完善“铜仁杰出人才奖”评选内容,细化市管专家选拔领域,优化人才贡献奖励制度。完善《铜仁市高层次人才津贴发放实施细则(试行)》,结合实际提高人才津贴标准,近两年共兑现高层次人才津补贴4000余万元。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按规定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对取得符合条件证书的,由用人单位给予不低于3000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参加省市组织的赴外引才活动,单次活动可补贴2000元引才经费,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并达到相关条件的,最高给予2万元经费支持。三是注重发展服务业。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每名市委常委带头联系至少2名专家人才并开展走访慰问。落实人才政治引领吸纳制度,2022年共邀请近50名专家人才列席党的有关会议和人大、政府、政协有关会议,选派科技服务团、教育医疗等重点人才参加乡村振兴、贵州铜仁·梵净山马拉松赛、“警察节”等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探索产学研合作“离岸孵化”,积极推动创新成果招引、落地和产业化。创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高水平猎头公司和科技人才服务企业。

铜仁市人才公寓

铜仁市万山区产业园

(市委人才办)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