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听“有生命的文物”讲述美丽中国的故事

不久前,一棵位于西藏察隅县的云南黄果冷杉,被测出了83.4米的高度、380多岁的树龄,成为目前的“中国第一高树”。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和行动也在进一步加强。

热评|听“有生命的文物”讲述美丽中国的故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1-26 12: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不久前,一棵位于西藏察隅县的云南黄果冷杉,被测出了83.4米的高度、380多岁的树龄,成为目前的“中国第一高树”。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庙前有一株古柏,相传是黄帝亲手栽植,是我国现存的5棵树龄在5000年以上的古树之一,至今仍苍翠挺拔,枝叶茂盛。这“一老一高”两棵树,都属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它们不仅记录历史、寄托乡愁,也在讲述美丽中国的故事。

古树一般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称为名木,它们都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今年9月,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公布,共计508.19万株,分布在城市、乡村的分别是24.66万株、483.53万株;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云南省,超过100万株,陕西、河南、河北超过50万株;数量较多的树种有樟树、柏树、银杏、国槐等。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和行动也在进一步加强。2019年修订的《森林法》还列了专门条款,禁止破坏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近些年,利用数字化手段,多地为古树名木建了专属的“电子户口”、智能化的检测保护平台,通过“线上认养”等方式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中来。

保护古树名木,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独特的基因种质资源。关于这一点,塞罕坝的一棵树颇具说服力。1957年,为解决北京的沙尘问题,要在塞罕坝建设林场,当时那里一片荒原、飞沙走石,最初种下的树木成活率几乎为零,直至考察人员发现了硕果仅存的一棵粗壮挺拔的华北落叶松,才有了信心:既然这棵树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生存,那这个品种就一定能够推广。60年间,一代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种下了5亿多棵树,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华北落叶松。

古树名木的保护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历经千百年,它们是自然和文化的共同遗存,是有生命的文物,对研究当地气候变迁、植被分布和生态变化有重要作用。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或许是守护在村头的大榕树,寄托着游子一份乡愁;或许是上班路边的一棵唐槐,为你投下一片阴凉……它们既是绝美的生态奇观,又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一目标的深入人心。它一头连着历史,折射出中国人关爱自然的传统美德,一头牵着未来,表达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共同心愿。

目前,相关部门已指导各地将树龄在5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作为古树后备资源重点保护。联想到中国已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可以预见,下次普查的时候,古树名木的数量一定会增加,我们身边的绿色会更多更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保护古树名木,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要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留给后人,更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传承下去。

(文|郦徴)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