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征程|中国航天深空探测 大动作来了!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嫦娥六号准备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如果成功了,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我们希望能够走到太阳系的边缘地区。

航天新征程|中国航天深空探测 大动作来了!

来源:央视网 2022-11-25 12: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式立项。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我国先后对月球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探测任务。探索月球的同时,中国人也将目光瞄向了更远的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次性完成“绕、着、巡”,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视频制作:总台空天逐梦融媒体创意工作室)

11月2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后续的深空探测任务规划,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大量重磅信息。吴伟仁表示,我国正在实施的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将分三步进行。

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这三个任务将在未来十年内陆续实施。其中,嫦娥六号任务计划于2025年前后实施。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嫦娥六号准备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如果成功了,这也是人类第一次。

嫦娥七号将在南极着陆,计划开展飞跃探测。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在月球南极有些很深的洞穴,我们认为可能是有水的,我们希望嫦娥七号能够用飞跃器,着陆以后能够飞到这1到2个洞里面去现场勘查,看能不能找到水。

2028年前后,我国将发射嫦娥八号,它将和嫦娥七号共同组成我国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那么,月球科研站怎么建?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我们准备和国际上一些国家,我们想能够组成一个国际月球科研站,动员他们一起和我们一道联合起来进行联合设计,联合勘察,最后科学数据共享。同时我们共同管理,我们希望在2035年之前,我们能够建成月球国际科研站,也希望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大科学计划。

吴伟仁透露,我国正在论证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月球互联网,可以在地月及星际之间实现数据信号中转、导航、遥感等功能。这种技术未来还有望应用于火星。

月球毕竟只距离我们38万公里,中国人的脚步不会止步于此,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顺利实施成功为我们打下了行星际探测的基础,那么后续中国航天将继续走向哪里?

吴伟仁告诉我们,未来我国10-15年将通过附着采样的方式对小行星进行采样。同时,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我国已在制定发展规划。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我们现在准备实施一次对小天体防御的任务,就是瞄准一个几十米的小天体,我们希望能够在1000万公里左右发射一个撞击器,然后改变它的轨道。这是未来10年之内我们要实施的。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以及火星探测,在10-15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未来还要对木星、天王星等行星进行穿越探测。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我们希望能够走到太阳系的边缘地区。那么,边缘地区的太阳风和宇宙风交界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当然一般认为这是在150亿公里的地方,我们希望能够发射中国的探测器,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对太阳系的边缘进行探索。

以上就是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未来中国深空探测任务规划,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