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19日电 信访工作,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是党群干群关系“晴雨表”,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山东省德州市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信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狠抓群众满意度提升,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成效显著:国家信访局交办两批1237件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4.34%;8个县(市、区)被国家信访局评定为2020年度“三无”县市区,宁津县获2021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构建起坚实完备的信访工作新格局。今年5月,市信访局获评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
高位推动、改革发力,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直以来,德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
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进一步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形势,引导各级党委“一把手”抓信访,明确各级书记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围绕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领导轮流到市信访中心公开接访已经成为常态,并将这一举措延伸至县(市、区)、乡镇(街道)。今年以来,市领导共接待群众268批506人次,县(市、区)领导共接待群众426批758人次,大批信访矛盾得到及时妥善化解。
坚持改革发力,理顺信访体制机制。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德州市领导干部接访工作规定》,领导干部坚持“单月接访、双月上线”。创新开展“12345+信访窗口+社会治理+作风管理”解决群众诉求系统集成改革,形成解决群众诉求闭环,打造更加高效的群众诉求响应平台、更加快捷的问题解决处置平台、更加有力的干部作风建设平台。在全省首设群众工作科和专岗,对群众来信来访,由部门单位“一把手”阅批、接待、督办,防止群众诉求变相“转圈”、解决迟缓。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及办公室印发信访工作方案,健全信访考核办法、督查工作办法,扎实开展公开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活动,便民利民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到实处。
不久前,市民刘某因所在公司长年欠缴社保金,打算到信访部门寻求帮助。通过媒体等公开渠道,他清楚地了解到分管相关业务的市领导在哪一天接访。“事情很快就给解决了,我非常满意。”刘某说。
我市还通过大力推行“210”“520”工作法,信访工作更加优质高效,大批信访矛盾在基层得到了有效化解,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强化协同、部门联动,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公司拖欠我社保费用多年。因为涉及部门较多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市民张某反映。为解决群众诉求,市信访局联合相关部门协调张某信访事项所涉单位会商,最终依法妥善解决。
德州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做到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桩桩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现实中,不少信访积案往往因为牵扯部门较多、单个部门责任不明晰而迟迟不能化解。为此,我市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主责单位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会商化解,防止“踢皮球”现象。加快构建起源头预防、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信访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以打好“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攻坚战为抓手,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狠抓落实,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排查梳理各辖区、系统、领域信访积案,摸清存量底数,逐案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通过夯实市、县两级领导包案工作机制,推动一批疑难复杂信访事项成功化解。
坚持分门别类、有的放矢,针对不同情况的信访积案,逐人逐案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症结和信访人心结,研究推动化解的切入点和路径,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疏导、依法处理等多种方法,促进信访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举措,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完善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警机制,今年以来,排查梳理矛盾纠纷1704件,全市矛盾纠纷预警率达90%以上,有效减少了信访上行。
强化多元化解,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整合优化基层信访、司法等治理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信访“听证+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访调对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模式,加强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在市、县两级健全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律师、心理咨询师、专业调解员参与群众来访、化解信访矛盾制度,提高了信访积案化解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切实发挥好基层信访信息员、调解员和“五老”人员作用,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强化督查指导,汇聚督导问责的强大威信力。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信访积案明确主办单位和配合单位,做到责任明确、职责清晰。采取“重点检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突出抓好重点部门单位、重点领域问题跟踪督查。疑难复杂事项纳入市委市政府红、绿、蓝、黄“四色”督查工作范围。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重点信访工作统筹督查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7个督导组实地督导26次;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信访局组成3个联合督导组对重点信访事项进行了2轮集中督导,信访积案化解率和群众满意率得到明显提升。充分发挥信访工作“三函”制度作用,严格落实《德州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若干办法》,对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等造成积案化解进展缓慢、引发重复信访的,严格责任倒查,进一步压实信访工作责任,收到了良好效果。
积分管理、动态监测,打造坚强信访铁军
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以来,德州信访系统以“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统领,坚守“铁的党性”,采取“铁的措施”,打造坚强的信访铁军。
——坚持以制管人,在“严”字上立标杆。对机关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设置了竞争性考核指标,遵循“融合定量指标、整合定性指标”的思路,设置了党风廉政、信访业务、重点任务、奖励加分等8个一级指标及20个二、三级指标,疏堵为通,将原本割裂分散在不同考核体系下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升了考评工作的严肃性。
——坚持以考评事,在“真”字上下深功。对信访业务等主责主业考核指标,采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式考核,不区分考评对象的职务差别,将科室业务考评结果作为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得分,以考评成绩倒逼科室负责同志责任落实,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坚持“一人一考评、一月一展示、一季一汇总、一年一总结”,每月复盘通报考评结果,梳理问题清单,及时督促整改,使绩效考评真正成为推动工作争先进位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确保考评考出真水平、评出真作风。
——坚持以竞提质,在“细”字上务实效。三级考评指标设置上,突出对考评对象年度工作的全过程动态跟踪纪实,使工作履职留痕、考评倒查有据。严格把控目标规划、全程纪实、动态监测、激励约束等7个关键环节,多维度、多角度衡量个人工作实绩和科室工作成效。考评主体上,吸纳人事、党建、专班等重点岗位负责同志,利用其熟悉所负责工作政策优势,定期修改完善各分项考评指标,推动考评闭环管理。良性互动考评闭环的形成,使“要我干”为“我要干”,变“推着干”为“争着干”,全市信访系统机关工作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