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15日电(记者 赵磊)航天人的足迹往往不在鬼斧神工的名山大川,也不在清幽雅致的世外桃源,而是春夏秋冬风吹日晒的苍山与戈壁。高原相较于平原环境恶劣多变、山路崎岖艰险,而高原试验是验证无人装备能满足未来复杂战场要求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为了对某型无人平台的功能、性能有更加全面的分析、验证,无人装备研究室 “无畏前行”党员突击队成立高原试验团队,大家背负行囊,义无反顾的奔向雪域高原,向青海格尔木进发。
不畏艰险 奔赴高山之巅
本次高原试验场地在青藏高原腹地,近昆仑山垭口,在这里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60%,4600多米的高海拔、风云突变的气候和强烈的紫外线让许多人都望而却步,却挡不住航天人的行程。
抵达格尔木市区当天,稍作休整,试验团队便积极为高原开展无人平台性能试验做准备,梳理试验计划安排、核实车辆状态、检查试验软硬件,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试验队队长的段主任是团队主心骨,他会细致地叮嘱大家,“高原环境恶劣,每个人感觉不舒服赶紧报告,有缺氧症状赶紧先吸氧,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开展试验工作。”万水千山只等闲,和无人平台一起,大家已做好准备迎接巍巍高原的试验和挑战。
朔风凛冽 不忘初心使命
初到戈壁高原,初见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壮美的丹霞地貌和山顶皑皑白雪让人为之震撼,不远处昆仑山口的玉虚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银装素裹,云雾缭绕,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令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雄伟。顾不得这壮丽景色,大家便开始投入到试验任务中。
尽管有所准备,大家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痛、胸闷、气喘、耳鸣等身体不适挑战着每一位战士。大家没有抱怨,凭着信念和意志,在昆仑山口鏖战恶劣环境。按照既定计划,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在确保无人车处于正常状态后,便开始紧锣密锣的进行试验项目。
被大家都亲切地称作娜姐的李主任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着试验队的每个人。娜姐从抵达高原试验场地高反就非常严重。从驻地早晨出发到晚上返回驻地一直都全身酸痛不适、头疼、胸闷、食欲不振,在作业间休息的时候都感觉昏昏欲睡,狠不得瘫倒。在如此身体不适的条件下仍然每日坚持抱着氧气袋带领队员们超额完成试验计划,下山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坚持亲历照顾和保障每位队员的身体状况和整个队伍的后勤物资,使人敬佩不已。
团队协作 凝聚必胜信念
为了确保如期完成高原试验,试验队的每个队员都在争分夺秒地拼任务、追进度、赶时间。面对困难,他们勇当先锋;面临挑战,他们迎难而上。身上大无畏的精神,是他们在高原坚守的精神支柱;团结协作的精神,是他们无惧挑战的底气。
小米跟小刘都是操作手,每次头晕眼花脑胀胸闷的放下操作平板的时候都会相互交流高反情况下操作的技巧跟注意事项;设计和调试的小杨和左博士在场地驻守时总是一丝不苟,严格把控试验状态,他们经常和总体单位交流在一起交流,确认试验方法,规范试验流程,保证试验规范、规整进行;焦姐和唐师傅记录数据的时候细致认真,再三核对细节,确保试验数据真实有效。
大家每天从驻地到高原试验场,来回路程近七个小时。150多公里路途均为陡峭的山间小路,常年积雪,崎岖蜿蜒,爬坡过弯、坑坑洼洼。在车上,试验队员不仅仅是闭目休息,养足精神准备试验,更多的时候,为了赢得宝贵的时间,段主任会在车上和大家一起推敲完善技术方案、讨论优化试验流程,为后续的试验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晚上在驻地更是加班加点梳理第二天试验安排和流程,确保万无一失。
正是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对国防事业的拳拳之心,在大家的团队协作下和不懈努力下,无人平台经受住了高原恶劣环境的考验,顺利且高标准的完成了所有试验项目,各项数据指标均达到指定要求。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严酷的高原环境阻挡不了大家航天报国的激情与热爱,高原试验队成员用航天人固有的“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广袤的高原荒漠上,饮风沐沙,与日月星辰为伴,忠实履行着对军工事业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