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2019年以来检察机关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61件

最高检:2019年以来检察机关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61件

来源:中国日报 2022-11-10 21: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11月10日电 最高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批捕16459人、起诉33417人,其中,2022年1月至9月批捕1199人、起诉6223人,较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47.2%、上升87.9%。

201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61件,其中,2019年立案147件,2020年立案750件,2021年立案2276件,2022年1月至9月立案5188件。

"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起诉人数逐年上升,说明检察机关持续加大打击犯罪力度。批准逮捕人数大幅下降,说明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严格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表示,"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大部分犯罪嫌疑人主动认罪认罚,对他们采取非羁押监管措施能够保证诉讼顺利进行,也体现了在惩罚犯罪的前提下,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专设公益诉讼条款,明确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公益诉讼检察法定领域。"对此,最高检先后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协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通知》,要求聚焦严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侵犯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发挥公益诉讼制度在个人信息安全溯源治理方面的优势,积极履职。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入,检察机关办理的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数量逐年增长,也在该领域探索创新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办案方法。"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说。

同时,检察机关对内不断强化"四大检察"协同发力,对外加强与公安、网信、市场监管、工信等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检察机关将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与其他保护机制的制度衔接,形成保护合力,共同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屏障。"邱景辉说。

【责任编辑:董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