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项产品参展 盛装而来 全新呈现 -- 航空工业全体系展现无人机“国家队”硬核实力

43项产品参展 盛装而来 全新呈现 -- 航空工业全体系展现无人机“国家队”硬核实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1-08 20: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8日电(记者 赵磊)十一月的深秋,南国明珠迎来了万众瞩目的航空航天盛会——第十四届中国航展。本届航展,航空工业无人机产品以比过往更丰富的,全体系化、规模化、系统化阵容来到中国参展,再度为各界观众展现无人机“国家队”的整体风貌。上届航展期间,航空工业有27项无人机产品参展,而本届航展达到了创纪录的43项产品参展。展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仅是新展品的首度亮相,背后更深层的是航空工业无人机产品从已有成就向更深、更细、更广的领域积极拓展。

当今世界,国际风云变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国家间军事冲突出现以无人机作战形式为主的新军事形态,无人作战已成为军事斗争的主要手段。受此影响,各种全新无人机装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在本届航展上,航空工业展出的无侦7、无侦8、攻击11和“翼龙”“云影”“旋戈”等系列无人机构成一套完整的无人空中打击体系。

作为构建无人作战体系的重要装备,无侦7飞机在去年中国航展上首次亮相后,一直备受关注。在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2周年前夕,无侦7全面投入实战化训练。无侦7作为空军新型无人作战装备,深度融入实战化训练体系,充分展现了人民空军在运用先进作战手段、加快提升体系作战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无侦8无人机是航空工业完全自主研发的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系统,是一型航空航天技术融合的新型临近空间装备,是我空军实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重要抓手,为我军临近空间装备发展奠定了基础。

攻击11是一种具备高隐身、强突防和精确打击能力的无人作战飞机。该机可遂行进攻性制空作战、压制防空等任务。

察打一体的“翼龙”无人机家族,除了已广为人知的“翼龙”1、“翼龙”2无人机,全新的“翼龙”3、“翼龙”1E、“翼龙”10A/B今年也首次在航展上亮相。

“翼龙”3无人机系统是航空工业在“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基础上全新研制的一款远程、重载、独立遂行多任务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是“翼龙”家族最新成员。“翼龙”3无人机在充分借鉴“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成熟技术基础上,改进优化无人机系统能力,大幅提升了无人机续航能力、挂载能力、多任务适应能力和安全性、适航性。

“翼龙”3无人机在多种先进能力支持下,能够执行全域侦察打击、跨域支援协同、对抗环境作战和应急救援行动等作战任务,经扩展可具备海上护卫、反潜作战、空中近地支援、反辐射打击、低空警戒与拦截、电子侦察与干扰、通信中继、海上搜救等多种任务模式,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翼龙”10A无人机系统是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改进研制的出口型无人机系统,主要遂行高空、长航时、远距侦察和精确打击等任务。

除了军事用途,无人机在抗击地震、内涝、台风等灾害过程中凭借响应速度快、空间限制小、救援能力强等优势,已逐步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援救活动中出现了无人机的身影,证明了无人机的运用领域非常广阔。无人机的使用,大大的提升了应急救援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员的安全性和信息的准确性,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最快捷、最详实的信息。

参展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翼龙-2H民用型无人机、翼龙-10H近海救援型无人机则是在救援领域大显身手的“神兵利器”

近年来,“翼龙”2系列无人机在应急管理方面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翼龙”2系列无人机平台性能先进,系统成熟可靠,挂载能力大、扩展能力好。随着它在应急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现已能在森林火险隐患巡查、火情侦测及防控、应急通信联通、现场救援指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填补了我国固定翼无人机在应急通信中的空白。相比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飞行高度高,飞行距离远,覆盖范围大,优势明显,覆盖范围可达50平方千米以上;利用机载动中通设备与卫星相连承载基站的传输链路,并与地面蜂窝核心网相连,可提供面向受灾区域应急广播、灾区用户对外通信等服务。2021年7月的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中国移动联合中航工业利用“翼龙”固定翼无人机,为受灾区域提供了5小时的通信保障,累计接通用户超过2500个,有效支撑了灾区应急救援行动。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