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1月7日电(记者 董静 潘一侨 陈昕钰)10月31日,“2022中国有约A Date with China”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浙江站拉开帷幕。在为期4天的采访行程中,中外媒体记者、在华外籍网络名人先后探访浙江多地,聚焦数字化改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内容,以国际化视角,呈现浙江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未来乡村样板
雪水港村是坐落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一个小村落。近年来,该村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在全省率先施行“柴改电”,全村已累计推广“柴改电”639户,减少柴火消耗约10.15吨,碳减排18.61吨。雪水港村“柴改电”做法实现减少碳排放与传承非遗灶头画的双赢,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雪水港村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用能成本、提升农村综合能效水平。持续优化村庄能源结构,大力推行分布式光伏,推进整村光伏项目建设。健康e站、智慧农业等多个项目的数字乡村实验室正火热动工。
雪水港村引进智慧农业示范园,农创孵化平台,也是村里的党群创业共富基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未来农场的雏形:远程棚温检测、湿度自动调节、病虫害智能分析,除了这些种植上的高科技,产品上下游大数据分析、产业全链条监控,这些数字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正在这里大显身手。
海盐县雪水港村正为我们演绎着中国未来乡村新面貌。中国日报外籍专家沃伦·辛格·巴特莱特对这里的数字化改革大为称赞,“海盐县虽然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它并没有摒弃传统,我看好这里,未来可期!”
而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一座古香古色的小村庄里,缸瓦泥房守着旧时的传统模样,见证着古村从历史深处走来,迈向美好未来。缸窑村位于义乌市义亭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禀赋,以“窑、陶、酒、戏”四大特色文化著称,是以“千年龙窑”为特色的古村落,也是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
近年来,缸窑村积极谋划,精准对接现代化农业项目,发展智慧农业,与华大基因共同打造展现现代化农业的世界窗口。以制陶文化为核心,延伸村庄产业链,打造缸窑景区,主动招引多元业态融合发展项目,推动共享菜园、御医馆、共享田园、农村电商线下运营店等项目落地;建设5G基站,实现主要游览线路5G信号全覆盖;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旅游导览。缸窑村通过农文旅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2021年,村里共接待游客20万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人均收入4.8万元。
擦亮城市人居环境底色 奔向幸福生活新征程
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禾城驿·温暖嘉”老建委驿站从一间不起眼的公共厕所,摇身一变成为一座集休闲、文化、生活、教育、服务于一体的百姓文化会所。昔日破旧的公厕华丽变身,安装了除臭、空调、无障碍的人性化设施,引入了人流量监测、空气质量检测、厕位引导显示屏,增设人脸识别取纸等智能设备。步入驿站,可以看到咖啡角、古砖收藏栏、图书墙……驿站每年还会开展文化艺术类活动。
2019年,嘉兴市启动“厕所革命”,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为标准,整合各种服务资源,为公共卫生间赋能。“禾城驿,温暖嘉”是近年来嘉兴市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中精心打造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嘉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载体。
“这个驿站占地并不大,却发挥了那么多功能,是非常奇妙、高效的城市空间,” 采访团外籍成员感慨,“在浙江、在中国,许多先进的、现代的生活理念正付诸实践,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渔里未来社区便是另一个生动案例。今年1月8日,嘉兴南湖区渔里未来社区邻里中心正式开放。邻里中心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数字技术在社区建设运营中的应用。敞开式的办事大厅犹如休闲场所。一楼摆放的数字化设备可供居民24小时自助办理水电气、医保社保等事务。与嘉兴市第一医院战略合作打造的医共体,不仅拥有全科检测预约智能一体机,能提供各类便民保健服务,还能直接与医生进行视频会诊。此外,邻里中心还设置了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云端书房等便民场所。
居民们可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等候办事,老人静静地读书看报,孩童欢快地在儿童中心玩耍……一幅幅幸福温馨的画卷在这里已经展开。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整体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经过各地各部门协同联动、砥砺深耕,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均取得一定成效。
数字化助推贸易便利化 小商品流通全世界
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商品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是义乌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义乌市场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以跨境电商、海外仓等为拓展市场新抓手,掀起了一轮数字化变革,强化数字化连接线上线下,开发综合贸易服务平台,将市场搬到线上销售。
2020年10月,“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com)正式上线,平台背靠义乌中国小商品城7.5万家实体商铺资源,服务产业链上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集成线上服务、展示交易、便利化通关、信息化物流、数字化仓储、全球化供应链服务、信用数据采集及应用、供应链金融赋能等功能。数据显示,作为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的“义乌小商品城”平台上线两年来,入驻商户超6万户,商品种类500多万种,今年一季度实现交易额32.8亿元,同比增长90%,累计交易额超210亿元。
不断发展的小商品出口离不开畅通的物流支持。“义新欧”中欧班列为保障义乌小商品与世界的连接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浙江义乌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仅需14天,比海运缩短近一半时间。2022年以来,“义新欧”中欧班列保持稳定开行,截至8月,义乌平台共开行1000列,同比增长15.3%。
业务多了,但往日集卡车排队进港的长龙却难觅踪影。为解决集卡车排长队的问题,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上线司机进场证小程序,在集卡车进场前为司机提供预约进场单服务。在“义乌铁路口岸进场证”平台线上“云”排队,输入进场单号、车牌号和集装箱号,不到1分钟,准确的预约进场时间便反馈至手机上。“通关+物流”各信息节点被打通,如今,平均通关时间从早先的排队24小时缩短至5分钟。
来自土耳其的阿里也在义乌从事商贸生意,他的家乡就是“中欧班列”的受益国家之一。阿里表示,“中欧班列”极大改善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贸物流条件,让中国优质的商品能够更好地触达亚欧各国。
从线下市场到线上电商、从辐射全国到走向世界,义乌正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加速与世界同频共振。这里的商贸故事和发展历程更是中国以开放之姿融入全球化、影响全世界的缩影。
据悉,今年的“中国有约”聚焦于“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幸福中国”,邀请外国媒体驻华记者、在华外籍网络名人与中国网络媒体记者一起,以“边走访、边研讨、边报道”的形式,分三条线路,对中国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访和报道,实地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2中国有约”一行,见证了浙江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书写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