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上的百年中国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11-07 15:00
2022-11-07 15: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用石头镌刻百年历史,成为一部画卷,而且用的是青田石,我国四大名石之一,从取材,构思,艺术设计等等方面讲,都是一件只能想而不能为的事情,因为耗资,耗力,耗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而陈稳兆做到了,他用半生心血,厚积薄发,“诞生”出百件石雕,记录了中国近百年中重大的历史节点,百年的奋进征程。这一份百年生辰厚礼,也表达了陈稳兆守初心、赤子情的爱国胸怀。

一块石头,与中国的过去,跨越了世纪,前行中不能忘记历史,需要记录。一直致力于传承青田石文化的陈稳兆,三十多年来,摸打滚爬在青田石的商圈里。他从小印章到大石雕,十六岁开始,从学徒到设计师,再到老板到国家艺术品评估师,一路走来,他懂石头,通技术,会设计,多年的商业循环,全都投在青田石上面,他积累了丰富的原材料,成为中国收藏青田石最多的人,除了自己是行家里手外,还有精良的技师队伍。当天时,地利,人和时,他由原来的商人思想,渐渐提升到文化传承上,他想让青田石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那就必须有青田石叹为观止的作品问世,他让手中的石头说话,富有血肉、时光,记录历史。

他联合四十多位国家级、省级石雕大师,历时五年时间,创作出了百件党建题材的大型石雕作品,让中国历史一页一页还原重现。

这部巨作的独特,首先手头上有足够的原料,青田石是我国四大名石之一,原材料珍贵。百年记忆,做饼得有面,且还得有吻合的“面”;其二,得有艺人,点石成金,不是纸上谈兵,面上捏花,让石头说话,石头开花,一凿一斧,技术设计,工艺精良,需要的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一个人,而是团队与团队的智慧;其三,从构思到成品,需要文化支撑,每件作品,从设计到色彩分工,从石头选取到顺势而为的敲定,都是智慧与心血的凝结。百年大业,雕的都是细节……人力,物力,财力,缺一不可。所以说,这部活的历史,经年不衰,一个有实力的商人,只有心中有国、有党,有着赤子情怀的人,才有可为,可谓壮举。

再说难度,如作品《红船》,就用了五块石头,玩石头的人都知道,石头大都是在赌,里面究竟有什么,谁也不知道,原来想象的纹路,色彩,雕到里面却没有了,那就雕不下去了。这百件作品之所以震撼,是因为都是顺着石头原有的天然纹路和色彩而为的,不像作画一样,在白纸上,需要什么,可以任意添加。特别是那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件巨大的雅安绿,是陈稳兆七年前花巨资从四川运回来后,又用时两年才完工,它独特的绿色与黄色正好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才有了今天这幅石头上的国画。业界人士惊叹,这是一次开辟石雕先河的壮举,以不计成本来献礼,这是青田石雕的记忆,铭记历史,是看见情怀,足见精神的壮举。(黄海霞)

  陈稳兆

陈稳兆,男,1968年生于浙江省“青田石之乡”山口镇大安村。曾任大安村委主任,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现任中国书法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收藏十大人物、上海侨商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青田县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浙江奇麟阁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特邀副会长。荣获国家艺术品鉴定评估师、上海收藏家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陈稳兆从小跟着大人采石、选石、雕石,对青田石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经过长年的探索,运用圆雕、镂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进行创作。作品题材广泛,涉及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造型优美,形象逼真,雕工细腻,色彩艳丽。(本文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