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1月3日电 (记者 董静) 11月2日,“2022中国有约A Date with China”国际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浙江义乌义亭镇,感受这里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加快产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红糖基地生产忙
金秋时节,红糖飘香。每年十一月,正是义亭镇先田村红糖生产基地忙碌的时候。在基地生产车间内,几名制糖师傅正在一排铁锅边翻炒熬制,将甘蔗榨出的糖水熬成糖浆,再舀到槽床上冷却加工,制作出香甜的红糖。
红糖是“义乌三宝”之一,在义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清朝,义乌人便将红糖加工成糖饼、姜糖等,开始了走南闯北的“鸡毛换糖”生活。历经百年传承,如今义乌红糖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义亭镇是义乌红糖的主产区,素有“红糖之乡”的美誉。为推动义乌红糖产业升级,义亭镇重点培育了西楼、先田、吴村等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红糖厂,辐射带动产业规范化建设,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义亭镇目前糖蔗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每年能收获糖蔗总产量3万吨左右,红糖总产量3000吨,红糖产业总产值近1亿元。
据先田村党支部书记孙文义介绍,2019年在镇党委和政府支持下村里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公司,对糖农的甘蔗进行统一收购加工销售。今年先田村红糖基地产出50多吨红糖,总收入达500多万元,糖农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阿尔凡是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博士生,在他的家乡巴基斯坦也有许多种植甘蔗的糖农。这次实地探访先田红糖基地勾起了他对儿时一家人榨蔗制糖的回忆。“我很喜欢这里……他们不仅生产红糖,还生产其他与红糖相关的甜品,这里的糖厂很‘精致’”,阿尔凡称,在他的家乡,农村地区红糖生产仍以家庭作坊为单位,而先田村整合资源创建了规模化的制糖工厂。
窑火助燃乡村旺
在义亭镇五公里外,坐落着一座古香古色的小村庄。这里因从汉代时期便开始烧窑制缸得名“缸窑村”。千百年来,缸窑村制陶手艺世代相传,窑火生生不息。过去,烧窑制缸是缸窑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烧窑买卖日渐冷清,缸窑村不似从前红火。
近年来,缸窑村秉持“从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传承“窑、陶、酒、戏”四大主题文化,充分开发本村文化禀赋,深入挖掘发展潜能,进行村容整治、景观打造、功能布局、内涵建设,让古老乡村焕发新活力。
以制陶文化为核心,缸窑村延伸村庄产业链。2021年,义亭镇与义乌国企恒风集团结对,通过整合缸窑村当地非遗文化、有机农田等特色资源,同时注入亲子游玩、研学课堂等新鲜力量,打造了一个集游玩、学习、休闲、住宿、餐饮为一体的恒风缸窑景区亲子游乐园。
缸窑村通过农文旅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2021年,村里共接待游客20万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人均收入4.8万元。缸瓦泥房,窑火千年,缸窑村正在迈步走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