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温暖”成了最具诚意的馈赠。
10月28日,接力出版社于韩国文化院举行“在细腻的思绪中寻找自我——‘韩国文学大奖作品’品读会暨《愿》新书发布会”,以创新的“人生三幕剧”形式,向读者展现畅销成长小说《愿》、《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成名作《晚安,高漫妮》,以及豆瓣9.1分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同名原著中饱含的细腻情感,在两个小时的活动中带领读者经历“温暖的一生”。
《愿》 【韩】白温柔 著
接力出版社 10月出版
其中,《愿》为“韩国文学大奖作品”系列新书,不仅获得了韩国创批青少年文学奖、今日作家奖,还受到中日韩多位心理医师、教育专家的推荐,2022年入选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日本分会(J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韩国分会(KBBY)联合发起的共选图书项目书单。
《愿》是作者白温柔的处女作,在韩国上市两年,销量突破70000册,由《愿》改编的舞台剧在韩国热映。白温柔也被称为“韩国版的萨莉·鲁尼”。
现场合照
活动现场,作家笛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孙若茜,以及公众号GoodbyeLibrary主理人叶叶(韩国文学作品资深读者)作为嘉宾出席。
在谈到活动主题时,笛安认为,“细腻”是一个形容词,可以指作家在创作时将人物的思维或情绪处理得特别细腻,让读者能够沉浸到故事中。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不是作家故意为之,因此也让作品更加真诚和有温度。
孙若茜认为,韩国文学作品擅长处理细小的情绪,并在其中巧妙地处理“自我关系”,故事中的主人公无论是正值青春还是人生即将终结,都在自问“我是谁”,这会让读者在阅读中有诸多收获。
第一幕《愿》:青春的蜕变之旅
高三女生刘愿背负着沉重的“成长加锁”,故事中的她用勇气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禁闭之门,用友谊冲破一层层童年的禁锢,放下内心沉重的压力,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每个读者都可以感同身受地和刘愿一起经历一场救赎,弥补成长中的缺失和遗憾,使内心充满力量。正如这本书的广告语所说,“我们在别人的愿望里长大,在自己的愿望里出发!”
叶叶坦言,在接力“韩国文学大奖作品”中最喜欢新书《愿》,不久前还是学生的她,自己也曾在青春期遭遇“我是谁”“我和身边人如何相处”的问题。
“和父母、同学、朋友的关系出现裂痕,对我们来说就会产生很多的困惑。”她谈道,“我在刘愿的年纪,总是用别人的评价定义自己,一旦和评价自己的人,比如父母,产生矛盾,被父母骂,不仅受伤害,还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动摇。”
孙若茜认为,“叛逆”是成人才会想到的词,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大概并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什么叛逆之处,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有些事和家长寄予他们的愿望相悖。而那些看似合理的愿望对于青少年来说,也许反而是牢笼。
笛安谈道:“我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类似的负罪感——我好像得到了我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每一个小孩,在成长中有时会面临一些非常沉重的东西,比如家里大人会说,为了你我做了哪些牺牲。年轻的生命背负了非常重的恩赐。”
笛安评价,读者可以在故事营造的极端情况里,体会到共有的成长压力,这是很考验作者编故事基本功的,提取很多人日常生活经验的最大公约数,再用具象的极端故事设定和读者共振,这一点《愿》的作者做得很好。
第二幕《晚安,高漫妮》:反思前半生,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晚安,高漫妮》是韩国畅销书《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的成名作,获得第二届韩国“黄山伐青年文学奖”,入选韩国“2016年世宗图书优秀图书”。简体中文版出版时,除了得到作家笛安的推荐,书评人、编剧史航也做了大力推荐。
和深入人心的金智英一样,高漫妮的人物形象也被作者刻画得鲜活、饱满,和读者产生很深的情感共振。故事中,主角高漫妮的形象通过她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反思,立体展现出来的。贯穿回忆始终的是两件事——9-11岁顶住同伴放弃、同学霸凌、起步过晚、家庭贫困等不利条件坚持练习体操,但因自卑、怯懦放弃体操;所处平民区居住条件差,生活触及人类生存底线,暴力拆迁、暴力拒拆等事件。
作为首尔底层市民,高漫妮一家没能赶上经济腾飞的时代脚步,最终卖掉老房离开首尔,但他们仍然像千万乐观的草根组一样,积极地迎接平凡的每一天。
“比起《82年生的金智英》,我是真的更喜欢这位作家写的《晚安,高漫妮》,我喜欢更加强烈的文学性。我一直相信,大部分好的文学作品讲的都是失败者,或者在日常生活里有挫败感的人。文学是天生照顾失败者,关照失落者的。”笛安说,“尽管我很希望高漫妮能获得幸福,但她如果是幸福结局,这个小说就难看了,所以看到结尾我松了一口气,高漫妮还是一个失败者,运气没有降临到她身上,但你会相信未来会有幸福在等着她。一个作品给读者造成这样的困境是成功的,这是作者厉害的地方。”
第三幕《我是遗物整理师》:站在生死交界线,凝视生命,眺望死亡
《我是遗物整理师》的第一作者金玺别是韩国第一位遗物整理师,从业已14年。年轻时,他曾因无业穷困潦倒,在寻找人生方向的时候,好友因意外去世,他在好友的葬礼现场“除了哭什么都做不了,反而是入殓师把好友体体面面地送走”,因此他成了一名入殓师。
一天,一位遗属因为“患重病的父亲不想拖累自己,独自一人病故于出租屋”,使她有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她拜托金玺别做遗物整理。此后,类似的请求接二连三,金玺别因此转行做了遗物整理师,并开设韩国第一家遗物整理公司。
在过去14年中,金玺别亲身经历1000余个死亡现场,通过遗物讲述人生故事,总结出人人受用的“幸福人生七大守则”——人死后真正留下来的,不是房子、金钱、名誉,而是与所爱之人的共同回忆。
这些真实的遗物整理故事和阐释的人生哲理,被原封不动地搬入豆瓣9.1分大热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感动全球万千观众。
《我是遗物整理师》一书中,孙若茜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一个比较极端的遗物整理案例:老人因腿疾无法正常工作,认为自己已是“无用之人”,为了不连累孩子,自己搬出来独居,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不仅只顾饮酒不治疗腿疾,居所的厕所坏了也不报修。老人身体衰竭病亡后,遗物整理师在他的家里发现了数十个盛满尿液的酒瓶,还有粪便堆积如山的马桶。
在谈到《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我是遗物整理师》作者金玺别时,孙若茜说:“我们之所以想做这样的选题,因为它抛给我们一个思考问题——要怎么处理自己死后的事。这本书不是写给逝者的,是写给活着人的,告诉大家怎么面对死亡。面对死亡的态度,其实就是活着的态度。”
据悉,接力出版社出版的“韩国文学大奖作品”系列在2023年将继续扩充,热门韩剧《安娜》同名原著、大奖作品《小书厨房》(暂定名)等都将陆续出版,届时将继续举办相关作品品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