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成昆铁路”看交通强国时代最强音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11-01 09:37
2022-11-01 09: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悉,10月28日12点16分,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简称“新成昆铁路“)建设迎来重大节点。位于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小相岭隧道的铺轨施工现场,长轨牵引车将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推送到位,全线铺轨工作宣告完成,工程进入开通前最后冲刺阶段。

成昆精神,让新成昆铁路在建设中迸发蓬勃生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成昆铁路被联合国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他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一个用生命铸就的传奇,一座不朽的丰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成昆铁路沿途跨越成都平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建设面临诸多难题,但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前进的步伐,这是成昆精神最朴实的价值,也是铁路建设者不变的追求。五十年间,成昆铁路引领一代代人锲而不舍追逐时代的梦想,让一座座城市换新颜;如今,“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号角,催促着中国铁路人接续奋斗。

新成昆铁路,见证中国铁路建造巨大变迁走向世界。从30多万建设者手挑肩扛,靠人海战术建成的成昆铁路,到今日的新成昆铁路,见证着中国建造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科技范儿”,新成昆铁路首次将北斗定位技术应用于隧道修建,长大隧道实现通讯定位,依靠这套系统,还能对工程线运输、现场施工动态、安全质量实现有效管控,提升施工效率。从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到自主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荷载最重的重载铁路,拥有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的智能铁路……一项项填补空白的“世界之最”,让中国铁路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创造了“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工程建造技术、装备技术世界领先”的最新成就,施工装备与建造技术之变,不仅集中展示中国建造深厚的“硬功夫”,更是在传递中国标准、中国服务等“软实力”。

新成昆铁路,展现铁路强国最强音促进社会发展巨变。从“追赶”到“领跑”,今天,我国交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构筑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为祖国复兴铺就前行的坦途。新成昆铁路开通后,据悉成都至昆明通行时长将由19个小时缩短为7个小时左右,能大幅带动人流、信息流,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将有效整合各省沿线的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为沿线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此外,新成昆线投入使用,将大幅提升西南地区的铁路客货运输能力,为拉动地区内需提供直接条件;同时新成昆铁路将与泛亚铁路共同构成中缅、中越和中老国际铁路通道,对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贸易交流,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届时,铁路沿线将成为直接受益者,而开启西南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也将指日可待。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今天,路网在加密、列车在提速、服务在优化,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在向着“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愿景稳步行进。时代催人奋进,使命激荡人心,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交通强国的时代最强音,正激励铁路人凝聚起磅礴力量,为民族复兴、国人追梦搭建更加便利舒畅的流动空间。(文/杜杰 张山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