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一书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杨震林博士是土生土长的林州人,红旗渠建设者的后人。该书以“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的“红旗渠三问”为叙事主线,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理性客观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酝酿到决策、从上马到建成的整个过程,深入解读了红旗渠蕴含的红色基因,深刻阐释了“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与当代价值。
作者从红旗渠建设者后人的视角,以“红旗渠三问”层层发问,徐徐掀开了60年前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历史巨幕,还原描摹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时代背景、社会画面、建设场景、人物性格、心路历程,热情讴歌红旗渠建设者奋发图强、不懈奋斗的时代精神,进而倡导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秉持践行奋斗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在新时代里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筑就一条属于自己的“红旗渠”。
《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是一部“四史”教育的优秀读本,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著名出版家、作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人工天河”,也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就是揭示这一“源头活水”的优秀作品。作者认为,红旗渠的建设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次生动展示,党组织的有力领导、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红旗渠得以建成的根本原因。在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中,杨贵、李贵、李运保、秦太生、周绍先、王才书、马有金、张中和等优秀党员干部走在了前头,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紧跟在后头,同心协力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创业篇章。《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是一部鲜活而厚重的党史教案,是一篇党领导人民干事创业的生动课堂,从中我们可以启发思考、洗涤心灵、汲取力量。
《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也是一部向“最美奋斗者”致敬之作。红旗渠是新中国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一个缩影,也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生动而具体的诠释。红旗渠建设期间,前后共有30多万林县儿女上山修渠,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用血肉之躯和坚强意志战天斗地、劈山造渠,创造出了闪耀史册的人间奇迹。《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就是一座“奋斗者群像”,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总指挥长马有金、技术员吴祖太、“除险队长”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农民水利技术员”路银、“凿洞能手”王师存等无数红旗渠奋斗者虽衣衫褴褛却矫健无比的身影。
《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生动展示了党领导人民不断追梦圆梦、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历程。红旗渠精神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特别是新一代青少年,要有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认命,不服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
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而《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的价值在于以史为鉴,我们从历史中寻找精神力量,过去如此,今天也如此。努力把握好今天,奔向明天。作者在后记中也写道,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坚定地去追逐梦想、实现梦想,这是红旗渠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当代青少年今后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强有力武器。